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上海开设小学“男子汉课”中学“幸福课”

2016-02-19 08:20:02 来源:新民晚报

评论

(王蔚 鲁哲)今天是新学期开学日。领新书、上新课、学新知,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又新意迭出。一门门新课程出现在了许多学校的课表里,让同学们或兴趣倍增,或脑洞大开。

那么,这些“新课程”究竟新在哪里呢?它们的新鲜出炉,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教育供给侧改革趋势?

闸北三中心

“男子汉课”给男生补钙

“我们学校开‘小小男子汉课’啦!”昨天到校报到的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兴奋了。主持这门特色课的陈来秀老师介绍说,这门课在不同年级是有不同主题的,而且完全契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一年级开设“我是男生,寻找自己的色彩”系列课程,在引导学生自我悦纳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信开朗的品质;二年级开设“我是男生,我勇敢”系列课程,引导更多男生做一个勇敢、诚信的人;三年级开设“我是男生,我善交往”系列课程,引导男生学会和家长、同伴交往,明确要做一个有强大自我心的人,是能够保护自我,敢于对不健康现象说不的人;四年级开设“我是男生,我做情绪的小主人”系列课程,引导男生们认识情绪、接纳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和自己友好相处;五年级开设“我是男生,我独立”系列课程,引导男生在悦纳自己身体成长的同时,愿意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初步独立的人。

陈老师说,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帮助男孩子“补阳刚之钙”,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尽早地确立自己的性别身份,建立符合男生特质的角色认同,从而获得健全的人格发展。此外,陈老师还要为男孩子们开一个厨艺兴趣班,让他们走进厨房,学会做饭,体会一饭一菜来之不易。“这门课里既有营养学,还有社会学和生活中的数学。而且,对男孩子来说,必要的厨艺,也是将来承担家庭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说。在前期试点的厨艺兴趣课上,一名叫小姜的男生学得可认真了。小姜的爸爸说:“学会生活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因此,他会和儿子一起去市场了解海鲜的品种和价格,一起蒸小鲍鱼,一起做三明治。在爸爸的亲自示范下,小姜同学已经能用电饭锅做出软硬适中且非常可口的米饭,还收获了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恒心与毅力,更学会了对家人表达爱,老师们也直夸他像个小男子汉了。

“在小学阶段,我们发现很多男生相对女生来说,表现出软弱、胆小、缺乏责任心、独立性差、交往退缩行为、缺乏自我认同等问题,所以特别需要开设一门男生课程,让男孩们学会阳光,学会坚毅,学会勇敢,学会敢于承担责任。”校长尤睿说,现在不少家庭教育错位,一方面是隔代教育盛行,祖辈带孙子特别宠爱,往往使得男孩比女孩更金贵,更脆弱。另一方面是如今的男孩宅在家里不动的多,敢于冒险、勇于担责的少。我们希望通过“小小男子汉课”,让家长们也明白一个道理,把男孩当女孩来养,是要抹杀掉男孩子的性别特质和个性特长的。

【背景调查】

再不陪我 我就长大了

家有稚子,父亲在做些什么?近日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受访的4-6岁幼儿的父亲非常重视家庭关系,但更多的父亲花费精力最多之处是工作而不是家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双休日,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明显少于母亲。

在这项由长宁区妇联和市科学育儿基地共同完成的课题中,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41.9%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4.4%“非常同意”,29%“比较同意”,还有8%的幼儿父亲“非常不同意”,研究者发现,这部分父亲参与带养的责任性高于持其他态度的受访者。

受访者重视建构良好的家庭关系。45.4%的人希望能在工作与孩子养育上基本做到平衡,但工作仍是其重要的方面,经济状况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不希望成为全职爸爸。少数愿意成为全职爸爸(7%)的受访者只有在没有人带养孩子,并且夫妻一方必须牺牲工作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放弃工作。

在选择自己花费精力最多的角色时,36.1%的幼儿父亲选择了“员工/老板”,33.9%选择“父亲”,15.1%选择“儿子”,8%选择“丈夫”。幼儿父亲的排序为工作关系—亲子关系—大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而幼儿母亲花费精力最多的是“母亲”角色,花费精力多少排序是亲子关系—工作关系—大家庭关系—夫妻关系。

调查显示,工作日,4-6岁幼儿父亲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为8.4小时,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1.69小时;工作日,幼儿父亲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2.23小时/天,双休日,为6.68小时/天。而幼儿母亲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为7.16小时,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1.74小时;工作日,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3.07小时/天,双休日,为10.53小时/天。以一周为计算单位,父亲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比母亲少11.9个小时。

罗阳中学

“幸福课”助力温馨成长

“健康与幸福”是闵行区罗阳中学给六年级孩子开设的一门新课。全年级200名学生都要上这门课。任教的蒋涛老师说,这门课程从美国引进,在闵行区一些学校试点,告诉学生们的是,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也指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而幸福不仅是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是自我实现心理潜能的优化,是良好心态、宁静心灵的和谐统一。“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而幸福之路就在每个青少年的脚下延伸。”这便是这门幸福课所要传递的主旨。

记者翻看供六年级使用的教材,内容与国内以往的卫生健康教育、品德行为教育差异不小。教材共设三个单元。A单元为“心理和情绪、家庭和社交健康”,下面又分为9堂课:健康和幸福、性格和个性、做负责任的决定、情绪和压力、健康的人际关系、表达自己、家庭生活、友谊、节制。B单元为“成长和营养”,分为生长和发育、营养两个章节,讲授人体的各个系统、生长的变化、怀孕与分娩常识,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C单元为“个人健康与安全”,包括个人保健、定时体检、牙齿保健、运动和健身、制订体能计划、锻炼时的安全保障等课时内容。

蒋涛老师说,幸福的内涵是丰富的,因此这门课的内容也很多,遇到有些过于专业的问题,比如医学方面的、体育方面的,将请社区医生和专业体育教师来授课。而且,由于这门课是从美国引入的,教学的互动性很强,许多问题都是启发式的,通过引导学生们的大讨论来达成共识。比如,在讲授怀孕与分娩这个章节时,教材提出的讨论题是“为什么孕妇保持健康非常重要”和“青少年怀孕非常危险的原因是什么”。比如,在学习了科学饮食这节内容后,则要组织同学们讨论诸如“为什么早餐对你很重要”和“当你在吃快餐时,应如何遵循饮食指南”等问题。又比如,在学习了家庭生活这节课后,老师们的提问又会指向“万一家庭发生了变故,你怎么办”和“伤害家庭成员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哪些”等问题,引导孩子们珍爱自己的家庭、善待家里的每一个人。

“我们积极引入这门幸福课,是与学校大力倡导的‘明礼修身’育人理念一脉相承的。”校长王立英说,幸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也体现在每一个班级的集体氛围之中。为此,学校要求各班创建“温馨教室”,让同学们在班级里就能感受到真实可信的幸福。“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在温馨教室建设中处于基础的地位,生活需要美,以美来陶冶心灵。你看,各班着力布置班级硬环境,简单有序的墙面布置,包含了浓浓的育人理念,带给师生温润而舒心的主观感受和幸福体验。喏,六(3)班的常春藤点缀得令人心动;七(2)班窗玻璃上的剪纸贴花撩人心扉;七(4)班饲养了小金鱼;八(3)班的百宝箱内有笔、透明胶、订书机、雨伞等生活用品,还有应急用的邦迪、酒精棉球、小剪刀、针线和白糖。孩子们每天走进这样的教室,本身就是一堂无声的幸福课。”王校长说。

【背景调查】

我想获得帮助 你更关心成绩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近日公布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遇到了困惑,倾向于向同伴和家长寻求帮助;而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与黄浦区妇联、南京东路街道妇联合作,共同开展“青少年青春期性别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活动主要关注12-15岁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和性别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一些生理变化,如长高、胸部发育、声音变粗,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一些心理变化,41.8%的学生发现自己求知欲强,好奇心重;45.9%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肯定;36.7%的学生要求独立,不愿和父母一起活动。

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55%的学生有心理上的矛盾和情绪波动,42.5%的学生与父母、老师和长辈之间出现矛盾,32.5%的学生学习上有困难。

当学生遇到困惑,他们的解决途径倾向于向同伴和家长寻求帮助。35.7%的学生跟朋友倾诉;21.4%的学生请教父母;11.2%的学生上网查询。

对于青春期教育,学生有特定的需求。在上课内容方面,28.6%的学生选择心理成长,26.5%选择人际交往,15.3%选择自我保护,10.2%选择生理指导;在上课形式方面,29.6%学生选择专家讲座,29.6%选择角色扮演,24.5%选择课堂讨论。

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则意识到家庭的影响力在下降。25.8%的家长认为家庭对青少年观念影响最大,63.1%的家长认为社交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最大。

48.7%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心理上的矛盾和情绪波动,28.4%的家长认为孩子与父母、老师和长辈之间出现矛盾,27.1%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上有困难。

家长与孩子的分歧在于,45.3%的家长关注学习成绩,41.9%的家长关注身体健康,但孩子最希望被关注的是情绪变化。

\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