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余音缥缈的乡村戏台
2016-02-19 08:1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祁门2月19日消息(记者纪翔 杨滢 梁明星 孙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宁舍一年粮,也要演一场;宁舍一餐饭,不舍一场戏。”大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各个村庄的文化中心。斗转星移,绝大多数乡村戏台已湮灭在岁月沧桑之中,随之消逝的还有乡民们的文化生活。如何保护好、利用好现存的古戏台,让它们承接新一轮的粉墨登场,重新上演万千古今故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古村季”第五篇:《余音缥缈的乡村戏台》 。
华美巍峨的馀庆堂,曾经繁华,如今落寞
安徽,祁门,株林村。66岁的赵金和老人,每天都会走到村口的馀庆堂转上一转。这座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赵氏祠堂,分前、中、后三进。前进,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雕梁画栋,华美巍峨。
望着空荡荡的戏台,赵金和依稀记得,在他小时候,这里曾是株林村最热闹的地方。戏腔一开,万人空巷。
黄梅戏: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
赵金和说,他小的时候演过,都是演黄梅戏。老百姓都坐在这里(享堂)看,外面来人都站在下面(天井里)看。三百多人都有了。他们站着,站得挤挤的。
祠堂,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当地人精神的归宿
“锣鼓响,脚板痒”。徽州人爱听戏,把戏台搭在了祠堂。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抑或是祭祀、庙会,都要演上一场。
当地的文史专家倪群说,“戏路即商路”,对“富而好儒”的徽商来说,唱徽戏是公关的手段。比如芦溪村,当年是商贸十分繁荣的地方。当年村里就有一个戏台,从茶叶采摘开始,一直到茶季结束,每天好几个戏班子轮流,不分白天黑夜地在上面演。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馀庆堂都透着一股难言的精妙
唱徽戏,还是村庄管理的方法。祁门县的许多村庄,都保留着许多“罚戏碑”。
倪群说,许多村落里还有一些古碑刻。碑刻上就写着,比如禁砍树木,如果你去砍了,那么罚戏一台。他不叫罚钱多少,叫罚戏一台,罚你出钱请个戏班子来演戏。
村民赵云坤没有经历过当年的辉煌。但他说,唱戏,不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与祖先同乐”、同族人感受血脉亲情的方式。“我们红白喜事都可以进来做嘛,在这儿弄酒,写个对联。唱戏的时候,就把这个门打开,让祖宗跟大家同乐。祖宗牌坊不是放上面吗,祖宗在后面也能看到前面唱戏。”
时光流淌,斗转星移。馀庆堂门口的那条河,已经流过往日的繁华。女人们蹲坐在河中心的石头上涮洗衣服。听戏,成了越来越奢侈的事情。
“现在我们村里没有唱戏的了。(唱戏)的事儿没有人组织了。我们喜欢看戏,别的地方演戏,我们都去看。”村民石双红说。
对台上的热闹,孩子们满是好奇
如今,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古戏台还会偶尔热闹一下;不过,演出的内容悄悄发生了变化。
守了一辈子古戏台的赵金和发现,先是现代戏渐渐超过古戏,后来,流行歌曲和广场舞也登上了古戏台。
赵金和说,年轻的都打工去了,都是老弱病残。都是老头看,老头又没钱,年轻的有钱不看,他又不拿(钱)。他们愿意打牌、打麻将,不愿意看戏。(戏台上)有时候跳跳舞啊,广场舞。
短暂的喧闹过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赵和戏台独处,每天检查火患、清扫灰尘。古戏台有四怕:怕火、怕漏、怕白蚁、怕盗。祁门县文物局长陈浩河,至今不愿提起两年前的那场大火,祁门县最大的古戏台“会源堂”在火海中毁于一旦,同时被烧毁的,还有大量的文物和村民们对古戏台的种种回忆。
祁门县文物局长陈浩河表示,会源堂起火,整体灭失了,是非常心痛的!这个损失,如果从文物价值看,无法衡量。文化价值,没法用金钱来衡量,是不是?
年轻的组长,把给祖先更换牌位作为家族最大的事情
祁门县遗存有十一座古戏台,如今全都申请了国家文物保护。有了国家的保护,古戏台上的温度,也在慢慢回暖。
64岁的查松庆算得上是一名老票友。退休后,他跟随村里的几个老艺人组成的黄梅戏业余剧团,穿梭在四里八乡的古戏台间演出。
稀稀拉拉的观众人群里,男女老少都有
这天,查松庆的戏班子来到磻村,在敦仁堂表演。午饭刚过,村民们就扛起板凳,扶老携幼,早早儿等在戏台前。
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没有如梦如幻的舞美灯光。戏音越传越远,观众越聚越多。老人们听得入迷,痴痴地张嘴凝神,不时地哄堂一笑;孩子们跑到戏台前的天井里,好奇地向台上张望。
磻村敦仁堂的演出正热火朝天,几公里外的洪家村,也在忙着修缮村里的敦化堂。村民洪革平说,今年要在祠堂里好好演一场戏。他说,“这次把这个祠堂恢复起来,我们宗族的人个个都很高兴,各家都拿来鞭炮。祭祖之后,我们就要在这戏台上演一场戏。大家都抱有这种希望,能够把这个东西修好。这是我们祖先的东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2-09)春节里的戏台“坚守”
- (2015-12-01)[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神谝陕西
- (2015-12-02)[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四川“好巴适”
- (2015-12-04)[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徽州韵味
- (2015-12-14)[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风土人情捏出的瓦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