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户籍改革 让农民进城更能安家
2016-02-17 13:45: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谈城镇化建设:这三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落实户籍改革,让农民进城更能安家。
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根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意见,我国将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等人群的落户问题。农民工进城落户,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如何实现?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接受了经济之声记者冯雅、牛萌的专访。
记者:这三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徐林:过去三年,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我们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划》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在规划颁布后三年里,我国每年的城镇化率,用常住人口来衡量,提高了一个多百分点。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如果用超过50%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已经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标志性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动。
记者:《规划》制定的城镇化目标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如何保证?
徐林:我们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7%左右,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福利差异导致的。所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特意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一个指标提出来,目的是引导大家允许更多进城农民工能够安家落户。实现45%这个指标,意味着要1亿左右的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落户。
按我们的测算,到2020年,进城打工的农业转移人口总数会在3亿左右。解决了1亿人落户,还会有2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不能落户,怎么保障这些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呢?去年国务院推出了居住证制度,按照居住证制度的设想,居住证上要承载一些基本公共服务。按照居住证制度,这两亿非户籍常住人口,将无条件领取居住证,并根据持有居住证时间的长短,来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所以说,这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城镇化。落户人口可以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非户籍常住人口依托所持有的居住证,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到最后,如果居住证制度赋予的公共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户籍就不那么重要了。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居住证可能就可以取代户口了,但还会要一段时间。
农民落户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落户之后,他在农村的权利是能够延续,还是被剥夺。总的说来,我们要为这些进城农民在农村的财产权,提供一个价值实现的通道和机会。对于那些不想继续持有农村财产权要的集成农民,你要给他提供一个是自愿、有偿退出的一个渠道。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
记者:下一步城镇化的难点在哪些方面?
徐林:按照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难就难在落户,因为落户要花钱。一个农民工落户,到底要花多少成本?据我们调研,大概在8万到15万之间。但这笔钱并不是要一年支出,是一个逐年支付的过程。但农民工落户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按重庆的经验,这些农民工落户之后,使得当地劳动力的供应更稳定了。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城市政府,是有理由付出这些成本的。因为这些农民工在你这个地方工作了比较长时间,也居住在这里,本地的经济和财政是有他们的贡献的,按照公共财政理论,你就有义务为这些人提供公共服务。对城市政府而言,可能最难的是住房保障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能本地户籍人口的住房保障都没到位,又新进来一批人,会觉得压力比较大。
经济之声:我国这三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正如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所说,城镇化难点不是在进城,而是落户安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宏山教授发表了观点。
经济之声:过去三年我国每年的城镇化率提高一个多百分点,所以到2015年年底的时候,城镇化率已经到了56.1%。城镇化率超过50%,意味着什么?
杨宏山:城镇化超过50%,直接看就是我国有一半以上人口在城市常住就业和生活。国际上一般比较看重50%这个点,认为它是从一个以农村聚落为主转变为城市聚落为主的聚落形态的关键转折。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它在1850年完成的一半人口居住到城市的转折,美国约是在1921年完成。目前我们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意味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济之声:和国际上相比,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是否算较快?这样的速度是否还会持续?
杨宏山:规模上,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一年城镇人口增加1300万到1500万左右,迄今为止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速度上比较快,城镇化发展到50%左右,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这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有的加速发展过程,但这个速度不会没有止境,一般到70%后速度就会快速下降。
经济之声: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7%左右,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接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去年国务院推出了居住证制度,这和传统的户口有什么区别?居住证承载哪些基本公共服务?
杨宏山:居住证和户口的根本区别在于户口对于户籍人口,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大量基本公共服务是全面覆盖。而居住证将一部分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广大农村进城农民工群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功能会不断的扩大,覆盖面会增加,居住证可以提供的福利会更加明显。
经济之声: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城镇化什么时候能够并轨,居住证有没有可能取代户口?
杨宏山:谈居住证完全取代户籍制度为时尚早,今天居住证主要是为户籍不能覆盖到的人群提供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今天在大城市积分落户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户籍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而居住证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取决于城市本身制定的政策。受限于城市本身财力以及外来人口的规模连带效应,还需要其他一些政策进一步推进,使得居住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内涵不断扩大。
经济之声:解决户口这个难题的突破口是什么呢?
杨宏山:突破口主要就是公共服务。户籍背后是大量的公共服务,尤其基本公共服务是可以免费获得,但是公共服务是有成本的,有统计对于四线城市平均成本可达8~10万元,三线城市约为15~20万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02)提高公积金下限更能体现公平 改变数十倍悬殊差
- (2015-08-17)研究:相比低碳水化合物 低脂饮食更能有效减肥
- (2015-09-02)费德勒:纳达尔比小德更能激励我成为更好的球员
- (2015-09-02)谁更能激励我?费天王点名纳豆无人能及
- (2016-02-10)中国经济“有好牌”更能“打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