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春节大数据:新年俗有新动力

2016-02-15 09:25:0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编辑崔砚冬)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昨天是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告别了猴年春节,一些节后数据也开始集中呈现。2016年的春节,新鲜事物焕发勃勃生机。春节期间全国消费有哪些亮点?手机“红包大战”战况如何?又有多少人过年更爱出国游?来一一梳理,看看猴年伊始,如何“猴气冲天”。

321亿——“手机红包”正形成“红包经济”

这个数字属于微信红包。腾讯微信团队公布的数据显示,猴年春节除夕到初五,微信红包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和羊年春节相比,增长了近10倍。抢红包正从节日“伴奏曲”演变为年夜“主题歌”。有人笑称,抢红包已经成了中国春节的新年俗。

在发红包的群体中,北京最为土豪——总共发出超2.5亿个微信红包,人均发出了643元。在北京工作的陈坤极说,为了在春节给各种朋友亲戚发红包,除夕上午建了好几个群。

在“手机红包”几何级增长的背后,是国内基于移动互联和社交平台带来的新消费、新市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认为,“手机红包”正在形成“红包经济”。“经济学上产生的一些效应,比如刺激了信息消费,刺激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抢红包的这种形式,有很多新的以前没有注册支付宝的用户,互联网的金融也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这是产生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经济效应的现象。”

600万——世界那么大 春节去看看

猴年春节,我国出境旅游形成小高潮。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将达到900亿元。

出境旅游人数的大幅增长,主要由于签证放宽、航班航线增加、消费环境改善等有利因素,激发了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出境旅游消费的热情。

2014年和2015年,中国人选择“旅游过年”的比例不足20%和30%。眼下,2016年春节出境自由行需求格外旺盛,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说:“像现在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都把人们的视野大大扩大了,而且也刷新了‘在一起’的概念。过去‘在一起’就是一定要回到小镇上,现在不是了,既可以家人一起走出去,也可以子女们出去旅行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跟父母进行联系。旅游过年会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方式。”

33亿——春节档电影再创历史新高

电影业绝对是猴年里乐开花的行业。截止昨天下午2点,猴年内地电影票房化身“窜天猴”,达到33亿元,远超2015年羊年春节档创造的17亿元票房纪录,再创历史新高。

如今内地电影市场的吸金速度,是“印钞机都赶不上的速度”。作为每年三大电影档期的领跑,今年的电影春节档真的是翻了一个“筋斗云”。今年春节,周星驰作品《美人鱼》吸金能力最强。2月8号上映至今,6天总票房达到15亿元,成为最大赢家。

从1997年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至今,越来越多的春节档电影,抓住了节日期间合家团聚“开心、热闹”的观众需求。

事实上,“大年初一看电影”正在成为新年俗;而根据多家第三方网络平台最新估算,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四大票仓”。

7540亿——挤出水分的零售额更可喜

这是商务部给出的,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总计7540亿元,比去年春节小长假增长11%。 除了年俗商品、食品、烟酒、服装等传统商品热销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销售持续火爆,宁夏、辽宁的通信器材销售额分别增长41.9%、20.6%。

与往年相比,挤出水分的销售成绩更加可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春节期间,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公款购买赠送年货节礼,基本上失去了生存土壤,公款消费已难见踪影。

从前面总结的数据来看,猴年春节打响了2016年消费端的第一枪,真正做到了“猴气冲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消费端的持续发力,开门红的中国经济将在猴年上演更多、更精彩的好戏。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