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春走基层]走进美丽乡村——影壁李

2016-02-15 08:5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禹州2月15日消息(记者管昕 李凡 许昌台赵军伟)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河南禹州市是当地有名的资源大县,资源在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欠下了“生态账”。但从2013年以来,当地投入4亿多元把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600多个村庄的“路边、山边、河边”进行绿化、洁化、美化,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禹州市张得镇影壁李村,家家户户正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当中。行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欣赏着路边花池里的各种常青树,宛如在进行一次乡村旅行。

村民王自闯常年在外打工,今年从外面回来,没想到家里变了。“回来一看,特别是进村的时候一看,路也宽了,树也栽上了,两边花池垒好了,心情都不一样。”

村民闫凤玉和王自闯一样,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才回村里和家人团聚,虽然一年团聚一次很难得,但她过去总愿意不回来,而这两年思乡越来越心切。

闫凤玉说,以前这些地方都是茅草窝,垃圾到处都是。现在这路两边,没用的房子都改造成花池。她半夜十二点多到家,也不知道冷,转转、看看非常高兴。

影壁李村,位于禹州市西南部,因为村东北角曾经有一个影壁墙而得名,属于潜山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村里的经济并不发达,过去村里的坏境卫生更是无人管理,用村民自己的话说就是脏、乱、差。而如今,之所以能让这些返乡的村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完全得益于村里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指着一处已经被改造成小游园的地方,村主任李忠营介绍说,原来这里是个废弃的宅基地,整理后建了一个很好的小游园。把原有的废弃宅基地,废弃荒地,废弃坑塘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达到干净整洁卫生的目的。

荒地变成了菜园、果园,废弃的宅基地变成了树园、游园,在只有1500口人村子里,这样的地方有30多处。残垣断壁没有了,过去乱堆乱放的垃圾清走了,就连破旧的围墙也统一了样式,看着整洁清爽。影壁李村党支部书记张绍霞说,在农村,人们对老宅基地有特殊的感情,就是没人了也想占着,为这事,村里没少做工作。

张绍霞说,这条路通开,牵扯到几家的房子。开始也是做工作,兄弟四个意思给爹上个坟,家都没个地方。张绍霞告诉他们,你们要回来了,需要多少地方都行,咱啥没有就是地方多。

解释工作到位了,工作也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民踊跃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工,重新修建了影壁墙,还把过去深达3米的大坑填平了。村民余志强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老百姓自己,咱也应该做点啥。“都是自己的事,搞这么好,出点力有啥?”

为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村里不仅配备了两名保洁员,道路两边还摆放了70多个统一样式的垃圾桶。曾经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亲眼目睹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是倍加珍惜,大家不仅把自己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也会主动把自家门口的道路清扫清扫。

采访时,记者刚好碰到了到村里卖鱼的商贩,与其他商贩不同的是,到影壁李村卖鱼,他们从来不提供现场宰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好了,他们不忍心破坏。“弄得太脏,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影壁李村只是禹州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10月以来,禹州市共投资4.8亿元,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657个行政村配齐了2623名保洁员,还把2316处农村荒芜宅基地整治成树园、菜园、果园、游园。

禹州张得镇党委书记顾占勋认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把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旧宅、古建筑、古树等进行保护和发掘,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

在顾占勋看来,农村搞城乡环境整治,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不能千篇一律、千村一面,重点挖掘村里独到的东西,独到的因素。每个村庄从形成到现在,就中原大地这块,都得上千年历史。名人、历史、传说、典故或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可以作为一个闪光点去发扬光大。除了环境干净整洁外,再加上人文、历史文化因素,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血有肉,形象立马清晰起来,特色就会突显出来。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