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2016-02-09 19:55:01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后来又在多种场合进一步阐述并丰富这一概念的内涵,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不仅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为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关系到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有大约5年时间,目前正处于决胜阶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短板,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的贫困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全国仍然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规模庞大,更加严峻的是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基础条件差,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相当大,而且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2014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万,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这还仅仅是一个平均数,不能反映贫困人口的真实经济状况。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更低,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每年人均纯收入离3000元还有不小的差距,甚至有的家庭除了政府救济外都没有稳定的现金收入来源,面临着生计难题和困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任务十分艰巨,据此有人提出贫困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现象,消除贫困在当今中国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让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仅仅是政治口号而已。很显然,这种认识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但没有用辩证法来看待几千万贫困人口难题,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形成精准扶贫思想时就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切忌喊口号。按照习近平后来的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指农村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到贫困标准线以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按2010年贫困标准确定的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按照2010年物价水平确定的贫困标准是人均纯收入2300元,据此计算在2014年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为7017万。
我们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各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2015年农村贫困标准大约是人均纯收入2900元左右,在扶贫工作一线的干部普遍反映如期脱贫有难度,但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实际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仅仅是一个指标和标准的问题,更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我们曾经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宣布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结果让老百姓失望。这次到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时候,不仅仅各项指标实现了,更需要让中国老百姓满意,让世界心服口服。
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根本在于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目前,我国贫困分布还比较广。到2014年,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如何扶贫?如何让脱贫成效显现?这是问题的核心,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很好把握并落实到行动上。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国家在确定的扶贫对象上经历了多次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扶贫主要针对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国家扶贫重点对象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实施整村推进扶贫。2011年国家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这种以区域为对象推进扶贫工作,实践表明有助于在短期内集中政策和资金资源,有助于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助于让有能力的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同时,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为了争取到国家贫困县或者贫困村或者贫困地区而放“鞭炮”的时候,农村仍然有几千万人口需要脱贫,可见公共的和社会的资源配置在扶贫脱贫方面存在的错位,需要新思想。如果说过去国家确定的扶贫对象往往以区域为主,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突破点体现在扶贫脱贫对象由区域转到精准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让扶贫攻坚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贫必须精准识别工作的对象,真正弄清楚扶持谁,让谁脱贫,既要把现有的贫困家庭确定出来,又要把已经脱贫的家庭退出去,把返贫的家庭纳为帮扶对象。这是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精准识别了扶贫对象,才可能确保扶贫资金、扶贫资源和扶贫力量精准配置到户到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就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动员并整合扶贫资金,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融合起来,既作用于地贫困地区,更要作用于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这样才能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为此,要组织动员并整合人才和人力资源,集中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重要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我国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多样复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普遍,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发展条件严重不足,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因发展能力不足返贫常见,贫困家庭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信心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严重缺失。社会上有人提出不惜代价对这些贫困人口扶贫是否值得的观点。
精准扶贫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共同富裕需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后来这一理论突破了“又大又公”的认识局限,鼓励发展多种所有经济,先富后富再共同富裕,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让有能力有条件发展经济的所有人能够脱贫致富,也不能让没有能力条件或者暂时没有能力条件发展的人被忽略,这就需要对每个困难人口进行扶贫,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所在。
精准脱贫更是关系到我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理论上说,动员组织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让每个农民过上好日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要体现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现行标准下的任何一个贫困人口没有如期脱贫,就是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例证,事实胜于雄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也是我党兑现在建党时就提出来的带领全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共同道路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强化了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形成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完成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重任。(作者: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21)探访阅兵基地:北斗定位技术使训练精准度达到厘米级
- (2015-08-28)中国气象局:应用新技术提升作物产量预测精准度
- (2015-11-06)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 (2015-11-13)精准减税怎么做?
- (2015-11-16)教育精准扶贫助广西贫困学子圆梦:不畏寒门 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