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央广求证 粉碎谣言:疫苗里的谣言

2016-02-09 08:00:05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记者侯艳、冯会玲、胡晓辉)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去年,有媒体报道称,河南周口沈丘近400名儿童接种过期半年的疫苗,有儿童因此产生了不良反应。报道还称,周口沈丘的疫苗接种工作混乱,有儿童因为不当接种险些致死。中央台记者对此进行求证发现,报道并不属实。报道例举了2014年和2015年发生在河南周口沈丘的疫苗接种导致不良反应案例。2014年,一个三个月的宝宝在接种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了高烧等异常反应。孩子的家长根据疫苗的批号查询发现,该疫苗已经过期半年。16-02-9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对此,沈丘县疾控中心计免科科长杨俊表示,孩子注射的疫苗并没有过期,家长的误会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在电脑中更新疫苗的批号所致。

杨俊: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疫苗,疫苗都有批号,就像身份证一样,只输入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所以造成在打印的过程中一直沿用这个疫苗批号。就是他报道的这个疫苗的批号和他实际接种的疫苗批号是有出入的?对,这个我们通过调查,从电脑信息上大量的数据来证实这个事情。

报道还指出,2015年,由于医生的不当接种,导致一名一岁的女孩险些死亡,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经周口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该患儿的病症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

虽然媒体的报道与事实有出入,但是也暴露出当地在疫苗接种管理上还有不规范的地方。而这则报道之所以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也和人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心有关。近些年,所谓的疫苗安全事件屡见报端,特别是2013年底,多地曝出乙肝疫苗接种导致婴儿死亡事件,虽然最终经过调查,这些疫苗没有安全问题,死亡被判定为“偶合事件”,但还是让人对疫苗的安全增添了不少担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王华庆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曾解释,“偶合事件”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良反应是两个概念的问题。偶合事件,就是人们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会发生这种疾病,只不过恰巧在接种疫苗之后疾病的症状出现了,所以这是时间上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上的必然性。

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儿科医生崔晨表示,体温升高是接种疫苗后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家长可以注意观察但不必过度担心。

崔晨:一些疫苗的反应会有体温的一度升高,因为疫苗本身也改变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可能是疫苗改变孩子免疫系统功能让细菌或病毒乘虚而入,但并不是疫苗本身导致的。

现在有不少家长认为价格较贵的进口疫苗效果好,安全无副作用。崔晨指出,这是一种误区,只要是通过国家检验的疫苗,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都是安全有效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