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央广“广播版春晚”6小时直播新媒体互动人次破千万

2016-02-08 08:5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记者侯艳 刘飞 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昨天中午12点到下午6点的6个小时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文艺之声、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和中国乡村之声并机直播了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

长达6个小时的特别节目被不少听众称为广播版春晚,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不知道您听了之后感觉怎么样?主创人员努力想为听众朋友呈上声音的盛宴,哪些环节的设计是最精心的?请听中央台的报道:

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被称为广播版的春晚,在总导演魏胜利看来,广播春晚并不是一台简单的文艺晚会,总体定位不是文艺晚会,而是一个集纳新闻、文艺和专题,给听众回家过年,陪伴他们路上的一道声音大餐。用声音呈现我们陪伴大家过年的一些应该具备的各种元素的东西。基调就是:温暖、怀旧、轻松、欢乐。

声音是广播最大的特色,主创们也都希望能够通过声音来带给听众更多的回味。6个小时的特别节目为听众朋友讲述了6位精心挑选的人物故事,就是希望用声音留住那些看似普通的温情瞬间。

《中国声音中国年》总撰稿郭静希望,这个特别节目能有一些瞬间能够让听众有所触动。“实际上这个节目和这段时间我们播出的另外一个节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一脉相承的,它都是通过展现声音的魅力、通过对传统的传承,对历史的挖掘和解读来塑造国家电台的声音形象,体现我们的社会责任和情怀。”

在《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节目当中,许多久违的著名主持人的声音,也再次回到听众耳边。特别节目导演魏漫伦介绍,说过幸福年、欢乐年、团圆年、温暖年,还有一个是文化年。文化年在这个节目中的体现,是让名家来介绍年俗,包括雅坤、贾际,赵忠祥、倪萍,他们来介绍的都是年俗的部分,中国传统的年是怎么过。

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用声音纪录片的方式对1956年到今年的5个猴年的国家声音进行了梳理,带大家回顾过去的那些年代,郭静说这个设计就是希望听众能够在怀旧中感受到声音的温暖。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声音罗列在一起,它是通过拟人化,似乎是有一个人物,站在起跑线,从听到发令枪响开始,然后起跑,然后一路奔跑到终点。声音是转瞬即逝的,但我们希望有些声音是能够留下来。不光记录这个国家,也记录时间。

在广播中感受年味,节目中还特别设计了抢红包的环节。特别节目新媒体负责人王健说,这个设计就是希望能够听到听众朋友的声音。这次《中国声音中国年》我们有很多元素,国的声音、家的声音和我台的声音。这里头我们还想听到一个声音就是听众的声音。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互动设计,就是叫喊红包,我们拿出了一大笔红包钱,来跟大家进行互动。一共6个小时,每个小时至少十万个,然后每一个红包至少1块钱,我们希望我们的红包能够被更多的听众收到,能接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送给他们的祝福。

《中国声音中国年》在给听众送上“声音盛宴”的同时,也成为听众参与的一次盛大聚会。最新的数据显示,“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在6小时直播节目中互动人次突破千万,成为广播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广播新媒体互动。

郭静在节目结束后坦言:心里的忐忑终于可以放下了。“播出前其实我们很忐忑,就像团圆饭,你非常精心地给家人做了一道菜,但你不知道家里的男女老少是不是都合胃口,所以现在看到大家反响这么热烈,我们也非常高兴,特别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