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离世捐器官救4人 64岁受捐者已能说话
2016-02-07 07:30:01 来源:京华时报
百余名同事送别靳医生。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靳军华年迈的父亲步履蹒跚,牵着3岁的孙子回家。
医生离世器官捐献救4人
昨天下午4点多,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医生靳军华的骨灰被家属从武汉接回襄阳,安放在襄阳殡仪馆,襄阳市中心医院百名医生为靳军华举行了告别仪式。此前,因车祸遇难的靳军华捐出了心脏、肝脏和双肾,4名受捐者手术全部成功,生命得以延续(本报2月6日曾报道)。
京华时报记者张恒
妻子
捐献器官延续爱人生命
昨天中午,靳军华的遗体在武汉殡仪馆火化,家属将他的骨灰接回襄阳,安放在襄阳殡仪馆。当靳军华的爱人张女士到达襄阳市殡仪馆时,襄阳市中心医院的百名医生已经等候在门口,医院负责人为靳军华举行了送别仪式。家属办完相关手续后,骨灰盒被安放到存放处。
襄阳市中心医院的工作人员姚女士说,临近春节,不少外地同事已经回家,第一批送别靳医生的有100多人,“还有的同事陆续从外地赶回来。”
靳军华的爱人张女士说,她和丈夫是2006年在郑州大学读书时认识的,当时靳军华是研究生,她是本科生。2007年,靳军华毕业后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参加工作,4年后,张女士大学毕业,也追随靳军华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工作。2011年,两人结婚,现在儿子刚刚3岁。
张女士说,1月17日下午,靳军华外出修电脑时被醉驾司机撞倒致昏迷,经诊断为重度脑外伤。
襄阳市中心医院北区重症监护室主治医生李大伟介绍,当天下午靳军华送到医院时,处于昏迷状态,没有明显的呼吸意识。医院为其做了开颅手术,但其病情持续恶化,生命体征不稳定。手术后靳军华一直躺在医院ICU病房,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手术前,医生就告诉我,他处于死亡的边缘线上。我也是医生,根据后续的病情,判断出他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张女士说,虽然希望有奇迹出现,但最后决定把爱人的器官捐献出去,挽救更多的患者,这样也是爱人生命延续的另一种形式。
“刚开始他父母反对,但我对他们说,把器官捐献出去,就像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样,这样又能为其他家庭减少痛苦。他们后来都同意了。”张女士把捐献器官的想法告知所在医院后,医院给了她武汉同济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杨龙的电话。
杨龙告诉记者,2月3日他接到了张女士的电话。张女士说,她的爱人因车祸生命垂危,愿意捐献器官,希望能完成这个心愿。当晚,杨龙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当时他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没有自主呼吸,瞳孔散淡”。经过和家人最后沟通,第二天,同济医院的救护车将靳军华接到武汉。经诊断确定脑死亡后,靳军华被推进手术室,心脏、肝脏和双肾被取下,分别用于救助4名患者。
同事
靳医生工作认真爱儿子
记者了解到,靳军华老家在山东聊城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靳军华靠贷款读完了本科和硕士。靳军华的父亲说,靳军华2007年硕士毕业后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工作,医院为其提供了安家费,他读大学的贷款才得以偿还。
张女士说,靳军华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肝硬化等疾病,前段时间刚做完手术。出事当天上午,靳军华才陪父亲到医院做过检查。靳军华的姐姐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持续吃药治疗。家里在看病方面的开销很大,为了照顾家人,靳军华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到了襄阳。
靳军华的同事姚女士说,靳医生总是面带笑容,平易近人。他出事后大家都很伤心,考虑到他家庭条件困难,医院正在为他募集捐款。
与靳军华同在整形外科的刘丹医生说,靳医生是部门的学习秘书,每个月会监督同事学习专业知识。他做的课件信息量丰富、实用。刘丹说,靳医生曾说,他喜欢自己的工作,还想去深造学习,继续提高专业技能。
“有一次午休时我在办公室看一个猴子和老虎的搞笑视频,靳医生看到后让我给他发过去,说要回家让他儿子看。”刘丹说,靳医生很顾家,总把3岁的儿子挂在嘴边,一下班就往家跑,很少出去应酬。
受体
心脏功能正常患者已能说话
昨晚,阜外医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杜娟说,昨天下午,靳军华心脏的移植患者气管插管已经拔掉,意味着能够自主呼吸。杜娟说,这名64岁的患者已经可以正常说话,能喝水、米汤等流食,今天能吃半流食。患者能在床上做翻身、坐起等动作,但因为身上还有一些插管未拔出,能做的动作有限。
杜娟说,因为患者还在ICU,属于重症监护室,相对隔离,所以还没有安排家人见面。医院会看恢复情况,将其转入普通病房,再安排家属见面。
为患者做移植手术的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宋云虎说,手术过程很顺利,没有因为患者年龄偏大受到影响。该患者恢复很快,但因为春节原因,转到普通病房时间可能会延迟。手术后6小时,患者恢复清醒意识,脱离呼吸机后,移植心脏功能正常。
延伸
每年仅1/30的人能器官移植
我国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但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率较低。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器官衰竭患者,有30万适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疗,每年仅有1万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一名不愿具名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介绍,去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为什么中国很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这里既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影响,还有不少人存在“免费捐器官,换个器官却要花几十万”等困惑。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法进行移植不都是因为缺少供体,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因经济原因放弃手术。器官本身没有任何费用,但是在移植过程中会产生相关医疗费用,根据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二十一条: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除向接受人收取下列费用外,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摘取和植入人体器官的手术费,保存和运送人体器官的费用,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药费、检验费、医用耗材费。所以,动辄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造成很多患者无奈放弃了器官移植手术。
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我国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生只有几百人,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只有169家。
北京阜外医院心脏移植病房心力衰竭中心副主任黄洁说,捐献者离世后,在一般条件下,大器官要在10分钟内实现快速降温、灌注保存液,否则便无法使用。例如,捐献者供体的心脏取出后,6小时之内必须移植到受体体内。但是,因运输、配对等原因,一些外地的患者会因为病情危重,没有等到器官运到而死亡,这样也会造成器官浪费。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16)24岁小伙器官拯救6病人:让别的家庭不要承受痛苦
- (2015-11-25)重庆拟出台遗体器官捐献条例 近亲属可代捐遗体器官
- (2015-11-27)湛江5岁男孩脑癌离世 捐器官救5名重症病人
- (2015-11-29)母亲在地铁哺乳被批:不要裸露性器官
- (2015-11-29)公益组织称地铁哺乳为裸露性器官 遭声讨后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