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国家卫计委新规医院儿科不得停诊拒诊 力克医生短缺顽疾

2016-02-05 08:4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记者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儿科医生短缺,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冬季流感的肆虐让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重。很多儿科医院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等候时间要超过2、3个小时,有的地方甚至要等待6个小时才能看上医生。

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这段时间也是极其劳累,白班加夜班已经让很多医生不堪重负。全国多地出现了儿科停诊限诊。对此,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发布消息,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要根据儿科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调配儿科医务人员力量,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情况。国家卫计委开出的药方能够解决儿科医生短缺这一顽疾吗?

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闫坤龙1月15号在急诊室值夜班,从晚上九点到次日早晨8点,他一共接诊了110位患儿,一个孩子至少有2到4个家长陪着,也就是说这一夜他要和三五百人对话。进入冬季,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突破7000,对于任何一位儿科医生来说,这种工作负荷已是常态。南京儿童医院院长黄松明说:“在我们这个38亩地的小小空间一天有三四万人流动,儿童医院就这么大的篮子,那么多的苹果都堆进来的时候,盛不下。如果说非要我盛下这么多苹果,会让我的篮子破坏,会让我的医生逃离。我们新进了170名员工,医生辞职了10个,护理辞职了20多个,还退休了30多个。这个是我们最大的困难。”

据估算,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将使江苏全年新生儿数量增加十几万。目前,全省产、儿科床位和医生配比分别为1:0.35和1:0.37,对照国家1:0.8的标准,连一半都达不到。江苏省卫计委副巡视员洪浩预测:要全面满足二孩政策,全省产科、儿科的医护人员缺口分别为1万人。

别说在流行病的高发期,就是在平时,很多地方开设儿科的综合医院,儿科医生存在缺口都是共性问题,其中,地级、县级医院尤为突出。吉林省龙井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基哲说,现在儿科医生确实很缺,不好招。这是专科的问题,儿科医生少。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没有专科,都是临床医生,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都学,出来到临床医院以后,想干儿科的医生比较少。

“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小儿科”,儿科似乎成了很多医生都不愿意选择的科室。新疆儿科研究所研究员孙荷感慨:儿科真是没人愿意干啊。副主任医师干主治医生的工作,主治医干住院大夫的工作,经常就是这样。

此外,工作压力大,认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也是很多医生放弃儿科的理由。吉林省白山市医院医务科科长王释峰说,由于当地没有专业儿童医院,小儿病患只能到市医院就诊,而这家至少需要十名儿科医生的医院,最多时也只有七人在岗,而劳动强度又大。相比其他专业,成人、呼吸科等基本能满足当地诊疗需求。但是儿科不一样,有些孩子生病本来在家护理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坚持送来医院。这就造成了儿科的频繁接诊。第二,孩子不好沟通,需要心细的人去做,并且随诊的家长往往很多,好多人觉得麻烦。

面对近期出现的儿科医生极为短缺的问题,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发布消息,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要根据儿科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调配儿科医务人员力量,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情况。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亚辉说:近期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是做好季节性疾病高发期的工作,调配儿科的医疗资源,建立网络转诊的机制,落实各自的功能定位。同时,合理调配医疗人员的力量,应对瞬时就诊高峰。第二就是发布季节性疾病预防的防护知识,降低儿童病的发病率。第三就是增加专业人员的来源。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调派儿科医务人员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巡诊、培训、指导等。

国家卫计委要求,统筹调配区域内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儿科专科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功能任务,形成儿科医疗服务网络,合理引导患者就诊选择,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卫计委还要求加大对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对二级医院儿科利用率不足或者由于多院区导致儿科医疗资源分散的,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分流患者,指导医疗机构集中儿科医疗资源,确保满足儿科医疗服务需求。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对此表示,我国儿科人才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跟需求相比确实是一场硬仗。对于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未来多部门将会从教育、职称评定等多方面解决这一难题。

杨文庄认为,在教育方面要加强产科、儿科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设大学本科助产和儿科专业,加强相关专业的招生培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要加大儿科等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进一步开展助产士、儿科医师的转岗培训,鼓励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助产士、儿科方面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都要加强对助产士、产科医师、儿科医师、护士等的倾斜,要改善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待遇,增加这些岗位的吸引力。也要结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格的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特别要向妇产、儿科、妇产科等倾斜。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