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钢铁煤炭“去产能”为何不会出现裁员潮?

2016-02-04 10:3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国家发改委表态,“去产能”将先从钢铁煤炭下手,不会导致裁员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钢铁煤炭“去产能”为什么不会出现“裁员潮”?

央广网北京2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中的“去产能”,被列为五大任务之首,重要性不言自明。

目前,我国究竟有哪些行业是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炭、有色、电解铝、船舶乃至奶粉乳品行业,都被公认为产能过剩行业,有的行业甚至是严重产能过剩。

这么多行业里,“去产能”先从谁入手?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昨天表态:“去产能”准备先从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入手。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去产能必然要兼并重组,要淘汰“僵尸企业”,由此带来的裁员阵痛不可避免。

以钢铁行业为例,据媒体引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的说法,按照今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的目标,目前中国钢厂人均产钢300吨,这轮钢铁“去产能”意味着,将有50万左右的钢铁职工面对调整或重新选择。这是一场“50万人的大迁移——它不是春运,但过程之艰难、波及范围之广、对中国经济未来影响之深远,无人敢低估”。

面对“化解过剩产能会否造成新一轮裁员潮”的担忧,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回答是,中央政府会考虑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来应对。我们也不会让它酝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为什么“去产能”要从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入手?说钢铁煤炭“去产能”不会出现“裁员潮”,信心来自哪里?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

经济之声:我们前面提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炭、有色、电解铝,等等等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很多,为什么要先从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开始“去产能”?

石磊: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钢铁煤炭是最基础的行业,如果我们从基础性的行业入手,就能为其相关产业,尤其是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去产能减轻部分压力,从而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去产能进程。第二,在制造业中,很多基础性产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这两个行业。

经济之声:在这两个行业之后,其他行业的“去产能”应该怎么推进?是要在钢铁煤炭行业取得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吗?

石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现在去产能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就业压力?去产能以后这些部门如何产生新的增长动力?我们现在在这些方面的经验都不充分,所以我们要先从这两个行业入手,从而积累一些经验,为后期化解相关产业产能的压力做准备。

经济之声:在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位,既表明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也彰显了中央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和勇气。但是不容回避的就是裁员问题。我们前面也提到钢铁行业的例子:钢铁“去产能”意味着,将有50万左右的钢铁职工要面对调整或重新选择,是一场“50万人的大迁移”。国家发改委表态有信心解决好这个问题。这信心主要来自哪里?

石磊:首先,这50万员工可能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钢铁、煤炭与其他相关行业就业之间的比例大约是1:1,也就是说,钢铁生产出来后需要有人运,运完以后还需进行金属材料加工,一旦去产能的进程开始,可能会有50万人失去工作。而且这一影响还会延伸到其他相关部门,包括物流、金属材料加工以及其他辅助性的部门。如果我们有信心,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原有的产能被压缩以后,内部会出现一部分新的增长动力,所以这部分可以化解掉一部分的就业压力。如果金属材料加工或金属运输的部分有所减少,运力可能会转向其他领域。另外,低保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部分压力。

经济之声:从区域角度看,面对“去产能”的迫切需要,哪些地区或者哪些省份的压力会比较大?

石磊:煤炭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所以去产能影响力比较集中的是这些地区。而钢铁在全国是散淡型产业,各省市包括自治区的钢铁产能在总体上都是过剩的。相对而言,目前受去产能影响最大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在全国6个重要的工业基地中,有4个在东北,而且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问题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它们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国家支持性的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根据各地区承受压力的不同来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支持。

经济之声:有没有可能在这些地方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大,最终导致“去产能”难以推进?

石磊:实际上这种阻力已经出现了,过去我们做过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继续发展的调研,有人提出原有的员工可以进入技术层次比较低的行业,例如现代生态农业。但是现在生态农业的技术水平也不低,实践证明绝大部分从煤炭、钢铁行业出来的人并没有有效的转到生态农业当中去,还有一部分就只能待在家里。还有一部分有能力的中青年已经转换完毕。甚至在有的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行业的去产能可能会导致每个家庭都有一、两个人失去就业的机会,所以这方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经济之声:您在政策上有什么建议?

石磊:第一,我们不能光指望涉及到创新创业的去产能部门自己解决资金问题,国家资金要有效的向这些部分倾斜。第二就是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税收政策等。我们不仅可以全部取消审批条件,还可以通过地方政策的倾斜,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有财力的地方财政适当转移支付来共同化解这一部分压力。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