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2016年地方债发行即将拉开大幕

2016-02-02 19:0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2016年地方债发行即将拉开大幕,年内发行将超5万亿。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对债券市场形成的供给压力可控。

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6年地方债发行即将拉开大幕。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地方债规模有可能超5万亿。财政部最近发布通知说,2016年地方债发行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与往年不同的是,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不再下达准确置换规模,今年具体置换债券发行规模由省级政府确定,财政部只给出一个债务置换的“上限”。

据多位业内人士测算,2016年地方债规模有可能超过5万亿元,整体发行节奏较为均衡,对债券市场形成的供给压力可控。不过短期来看,市场人士认为,结合当前市场相对较低的国债利率水平,地方政府倾向于尽早发行以便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这意味着2016年的一季度,供给压力巨大。中长期来看,随着地方债供给放量、地方债成多项工具抵押品、投资主体进一步丰富等,二级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东方证券投资顾问左剑明共同做出了解读与评论。

经济之声:财政部《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指出,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的规模不得超过财政部下达的当年本地区新增债券限额;发行置换债券的规模不得超过财政部下达的当年本地区置换债券发行规模上限,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当年置换债券发行规模。财政部对于今年地方债发行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孙立坚:有以下几点,第一,地方债的置换非常重要,如果能够置换好,地方政府对提供公共资源的能力就会提高,对市场活力和内在动力的培育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也能盘活银行的存量资产。但同时要警惕,如果这样一个地方债的置换没有上限约束,很有可能再会出现地方政府融资的冲动,大量的资金配置好的项目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滥用资金,为未来地方经济的活力或者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埋下隐患。因此,上限的设定就是把权利放给了地方的政府,用好地方置换的规模,这既是要盘活盘资产,同时又是防范资产质量的双重任务。

经济之声: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地方债规模有可能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规模,结合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大概率提升和财政部已经公布的国债发行计划等,预计新增地方债规模将在8000亿元左右。如果说达到了这个数字,结合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您觉得8000亿元左右规模到底意味着什么?

孙立坚:大家测算出来的8000亿这样一个投资规模,实际上对整个地方经济的建设,尤其是对盘货存量以及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而言并不多。如何用好8000亿财政的资金,关键还是要看地方政府怎样通过十三五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解决市场活力的时候做好民生,而不是去过度投资而造成资产质量下滑;同时又能够用财税的钱很好地去扶持企业的创新,激活未来市场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8000亿并不是一个盘子很大的资金,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

经济之声:2016年地方债发行有可能进一步扩容,引发市场对供给冲击的担忧。今年地方债发行情况对于二级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结合财政部对发行节奏的要求,预计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节奏较为均衡,供给冲击可控。但是由于一季度已经过去1/3,春节后已经是2月中旬,而地方政府倾向于尽早发行以便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预计一季度在有限的时间内供给压力较大。您同意这样的分析吗?

左剑明:在一季度当中,毕竟地方政府报上来的时候已经到了1月底,再加上2月初就已经到了过年前,所以市场当中其实不要看一个季度,其实只有45天左右来做一个有效的消化。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当中,有可能需要往两个角度判断,第一在发行角度,发行市场当中有可能会在一个季度有30%的消化量,如果按照5万亿或者6万亿的数额来看,也就是需要有1.5万亿到2万亿左右消化的资金。第二是在结构当中,这个结构是由进一步的做定向发行还是公开发行。第三在于谁来做这方面的资金承接,到底是由银行来做一个承接,还是用譬如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做承接,我认为这要整个来做一个关注,关注到它的总量之后还要关注它的价格走势。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