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春走基层:庄稼地里的供给侧改革

2016-02-01 07:0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1日消息(记者史敏 曹美丽 杜金明)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寒冬腊月,北风呼呼。但一走进宁波市三勤村的智能蔬菜大棚,一股暖风扑面而来。碧绿的生菜、暗红的甜菜、嫩绿的芹菜,沿着旋转式架子,一层一层往上长。16-2-1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大棚主人庞利民:环境好的话一个月就可以采一季,一年可以种到10多季,市场一般卖4、5块的蔬菜我们一般要卖5倍左右吧。

卖到20元一斤的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靠的是智能化种植。整个大棚就像工厂,一套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着温度、湿度、光照和肥料,植物们始终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庞利民合伙人赵波:我们不走市场批发路线,都是采取直供模式,供单位,供家庭。我们还在扩,以大型单位为主。

记者:你的直供对象有多少?

赵波:两三万户人家吧。

一个占地不到六亩的蔬菜大棚,一年产值超过200万,平均亩产30多万。两个年轻人用新技术和新思维带头实践农业的供给侧改革。而在距离三勤村8公里的慈城镇虹星村,卖了30年盆景的老农民邵秋良也开始进行供给侧改革。

邵秋良:敲木架,固定,用铅丝固定或抽紧带绳固定。

在邵秋良的盆景园里,他的小儿子邵旦正在给一盆茶梅打包装,准备快递到天津。这是买家通过淘宝网下的订单。老邵的盆景大多数都销往欧美地区,去年欧洲经济不景气,怎么办?瞄准国内市场,换包装,换销售方式。

邵秋良:比如说客户问,你们有没有红梅、梅庄啊,我们本来没有的,不知道客户的需求,他们问了后我们就去进,发现有很多人都喜欢。

宁波市去年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沿海发达地区提供现代农业的样本。引进工商业资本、吸引大学生种田、推进精品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开花结果。

宁波市农业局副局长凌永建: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四句话,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健康养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