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李毅中: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

2016-01-28 13:50:00 来源:经济日报

评论

\

工业增速下降,是我国主动宏观调控的结果,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国民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结果。供给侧指的是实体经济,其中工业和制造业是主战场。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这二者要同时发力,紧密融合——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5年全年经济运行数据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幅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工业增长持续放缓,何时触底反弹?2016年工业运行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工业经济应该怎样实现提质增效?针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

增速仍在合理区间

记者:去年工业增速是否还在合理区间之内?对此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

李毅中:工业增速从过去的两位数降到现在的6.1%,是主动宏观调控的结果,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国民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结果。总体上还处在合理区间之内,并没有失速。

具体来说,在工业41个行业里,有23个行业的增速高于6.1%,有29个行业实现利润正增长。也就是说,接近三分之二的行业运行状况比较稳定。从区域来看,31个省区市,其中有21个工业增速高于6.1%,也占到了三分之二。所以说,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当然,也要看到另一面,就是大约有三分之一多的行业、三分之一的地区工业运行相当困难,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甚至滑出了合理区间,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记者:原本预期的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度目标为8%,这个目标是根据什么确定的?现在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李毅中:总结历史经验和规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和GDP的增幅之间有一个比例关系。从“十五”时期以来这个比值由1.4逐渐下降到2014年的1.1。就是说,GDP增长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必须要增长1.1个百分点。2015年GDP预期目标是7%,那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应该是8%,以此来确保GDP实现7%的增长目标。

但2015年由于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个积极的变化。这就是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达到50.5%,超过二产10个百分点,增幅之大之快超过预期。同时,2015年三产的增加值增速是8.3%,高于二产6%、工业6.1%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之比降为0.9。这说明,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大的改变,三产对GDP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而这正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一个新变化,我们对此要有新的认识和掌握。

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记者:工业增长持续放缓,但工业内部结构则在加速调整和分化。具体表现出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化?

李毅中:工业内部分化在2014年就已经显现,到2015年行业、地区和企业分化明显加剧。从行业来看,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是10.2%,高于整个工业4.1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1.9%,但高技术产业利润是正增长,达到约14%。消费品工业状况也比较好。从增加值增速看,轻工、纺织、医药和电子行业分别为6.4%、6.3%、9.8%和10.5%。消费品是刚性需求,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变大也升级了。

困难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括能源、原材料行业,2015年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利润分别下降了71.1%、61.2%、10.6%和61.3%,而产能过剩、需求下降、价格跳水正是形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石油石化行业则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利润下降55.1%。此外,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乏力也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新压力。

这种分化主要是受到国际国内需求的影响,是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这也正是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加快调整和改变的。

记者:当前工业增速触底了吗?2016年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李毅中:严格地讲,工业增加值增幅还没有触底。从季度看,2015年一季度是6.4%,二季度是6.3%,三季度和四季度都是5.9%,还是下降的趋势,只是降幅趋于平稳。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6个月负增长,而且趋于严重,连续4个月为-5.9%。由此判断,工业经济一定程度上出现通货紧缩。从工业历史经验看,还有3个有说服力的数据,就是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秦皇岛煤储存量和价格,尤其是前两个,2015年都是负增长。综合来看,这些数据都还没有转好。

所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2016年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加大。现在国民经济包括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比过去复杂多了,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必须要强调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要看到亮点和希望。

发力供给侧改革

记者:面对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风险,下一步工业领域应该怎样激发内生活力,努力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李毅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思路,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工业、制造业当前突出的矛盾就在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低端的产品过剩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端的产品又短缺供不应求。产品的质量、品种满足不了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品牌、时尚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致出现了国人境外大量采购的现象。至于生产资料产品,比如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材料等,80%仍然依靠进口。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宏观调控的主动选择,是发展思路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实是抓住了要害,概括地说就是“实”。第一个“实”是指实体经济,高度重视实体经济,抓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第二个“实”是针对企业的,企业的困难怎么解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5个任务是解决企业困难的实实在在的“实招”。

供给侧指的是实体经济,其中工业和制造业是主战场。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这二者要同时发力,紧密融合。

记者:在新形势下,传统产业运行困难较大,应该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和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李毅中:传统产业是经过60多年建立起来的,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当前,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遇到了较大困难,必须高度重视。经济能不能稳得住,当下主要取决于现有企业和产业能不能修复动力。要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盘活巨大存量资产,仍然是我们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技术改造是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具有5个明显特点: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在这方面许多行业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数据可以证明。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实用新技术,投资一般比新建节省三分之一,工期可缩短一半。根据工信部统计的2009年至2015年全国技术改造数据,大体上中央财政每提供1亿元可拉动投资近20亿元,改造项目投用后新增工业产值约30亿元,利润约3.1亿元。根据这些数据测算,“增量资本产出率”即增加单位GDP需要的增量资本,技术改造是2,而新建项目为6.5。再比如销售利润率,技术改造项目是10%,而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是5.57%。

经济新常态下,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了技术经济指标,不仅拉动了需求,更提升了供给侧的综合效能。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化解过剩、扩展先进,也促进了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而加快技术改造,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企业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技术改造新水准,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银行要给予信贷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记者: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是工业运行中的一个亮点,,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快培育、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如何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李毅中:在整个工业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利润增速达到约14%,这两年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幅比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始终高约5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蓬勃活力。但高技术产业前期发展基数较低,而且目前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占比尚小,只有11.8%,新兴产业占GDP不足8%。

新兴产业增长的这一块,还远不能弥补传统产业降下来的那一块,所以我们的下行压力就加大。这也是新旧动力转化时期的突出表现,这个转换期不是一年两年,恐怕整个“十三五”都是转换期。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必须要再加快,扩大占比。只有这样,经济下行压力才可以缓解,经济结构才能优化升级。

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首先,必须着重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协力攻关,尤其要重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兴产业。第二,要加强合理规划,全国要有规划,地区行业也要有规划。各地要从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出发,选准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差别化发展,不能什么都搞,造成新一轮的过剩。第三,要依托现有的工业体系,它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装备、人才、品牌和市场,二者可以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第四,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服务和支撑功能,构建完善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认真落实五大任务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基础,应如何具体落实?

李毅中:这五大任务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要具体落实。就工业企业来讲,“去产能”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尤其要抓住重点难点,逐一解决。钢铁、煤炭等是重中之重,对那些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无销路、改造无望,资不抵债、甚至依赖贷款补贴过日子的企业要下决心用经济、技术、法律的手段清出市场。执行中要安置好下岗职工。

“去库存”不仅是对房地产,规上工业企业2015年末产成品库存增加4.6%,应收账款增加7.8%,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的增幅,也有去库存的任务。

“去杠杆”不仅是金融行业,工业企业要降低过高的负债率,改善资金流动,发展直接融资,防范财务风险也是当务之急。

“降成本”更是当前企业的突出问题。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工程成本,控制人工成本,减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当然需要政府推进改革、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努力。要澄清认识误区,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执行中要防止为追求低成本而损害质量、节能、环保、安全,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防止违规行为。

“补短板”方面,企业要与国际同行对标达标。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优化、“两化”融合、消除瓶颈、补齐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施中尤其要注意防止盲目扩能。(记者 许红洲)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