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芈月”跟秦兵马俑没关系
2016-01-28 07:35:01 来源:广州日报
专家:兵马俑上刻的是个“脾”字
人红是非多,宫斗戏火了也引发历史学者的较真。近日,秦东陵考古队领队孙伟刚就表示,电视剧《芈月传》创作灵感来源于所谓的秦兵俑坑主人之争,而秦兵马俑坑和秦宣太后——所谓的“芈月”没有任何关系。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本来大家只是来看连续剧的热闹,谁会当真?“专家想得太多了,看个电视剧权当娱乐,没必要上纲上线的,认真你就输了。”也有网友表示要为考古队严谨认真的态度点赞,不能任由篡改的史实误导观众。
文/广州日报记者谢绮珊 实习生辛亚娥
考古人员:
“芈月”跟秦兵马俑没关系
民间说法:
有爱好历史研究的人将兵马俑坑里出土兵马俑身上的一个小篆的“脾”字陶文认为是“芈月”两个字,从而,认为兵马俑坑也是为秦宣太后所建的陪葬坑。
专业意见:
针对上述说法,考古人员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考古队分析说,《芈月传》创作灵感来源于所谓的秦兵马俑坑主人之争,从兵马俑坑另外出土的一件兵马俑身上的陶文来看,当时秦国文字中芈字中的‘艹’字头写法和陶文上‘脾’字刻画符号差别很大。也就是说,所谓的“芈月”两字应该是杜撰出来的,以科学的态度来说,不可信。这个“脾”字与《说文解字》上记述的“脾”字写法基本相同,可见,那件兵马俑身上的刻画就是脾胃的“脾”字,与芈月没有一点关系。另外,考古人员还认为,在历史上宣太后只有“芈八子”和“宣太后”两个称谓,“芈月”这个称谓是虚构的。
虽然屡遭学者炮轰,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如今历史剧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芈月传》中的“芈八子”同样逃不了如此命运。而对于历史是否应该新编甚至“瞎编”,也成为观众争论不休的老话题。与此同时,网络上形成了历史派和死忠粉两大阵营。
吐槽:
史料含量极低
到处想象杜撰
实际上,《芈月传》导演郑晓龙曾说,芈八子的全部史料加起来只有一页纸(郑导演所指或是《史记》及《战国策》中有关段落,编者按)。可见81集的《芈月传》史料含量极低,只是编导们想象力的杜撰罢了。
网友@花火认为:《芈月传》剧组宣称芈月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许多情节也是依据历史记载拍摄的。那么,观众在欣赏之余自然会去考证、思考真实性的问题,这就无怪乎人们的肆意吐槽了。因为贴上历史剧的标签,如果出现史实的硬伤,那就是对观众的误导。@想念-girl认为,“要紧的是你不能扮演成穿着狼皮的羊。”
死忠粉:传统戏曲也是戏说
@泡泡裙:既然是历史剧,当然有基本的历史题材,可是一味照搬历史,可能缺乏生动趣味性,难以赢得观众的青睐。所以编剧和导演一般都会尽情发挥想象,塑造甚至编造一些新的元素和情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凤凰少年:就连历史题材的传统戏曲,也是在历史基础上有很多调整甚至虚拟,才逐渐为人们认可和接受。不可否认它们对于后人的历史知识普及、精神传承、文化传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电视观众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对文艺作品中对历史的艺术加工,可以有一定的宽容度。
小资料:《史记》里的秦宣太后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
《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昭王闻之大惧,曰:“善。”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7)汝州一家属院内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原因不明
- (2015-05-28)统计局:去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9969元
- (2015-05-28)国家统计局:去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9969元
- (2015-05-28)统计局:去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9969元
- (2015-05-29)湖北襄阳一三层旧楼拆除中倾倒 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