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坐公交钱包被偷不是都能“喊”回来
2016-01-27 11:45:04 来源:燕赵晚报
“为了配合女乘客找回被偷的钱包,K902路公交车整车的乘客没有怨言,帮忙喊话‘感动’小偷,最后小偷自己偷偷将钱包丢在车厢地板上。”前天,市民邓先生将此事发在新浪微博上,引来众多网友转发,大家在说小偷可恶的同时,也大赞车上乘客有爱。
如此一幕,令人备感温馨,正是整车乘客与司机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了见义智为的目的。从个案的解决方式来看,智取远比硬拼要好得多,不仅保障了失主的权益,而且还会让小偷的内心受到震撼和警醒。然而,失主的钱包虽然失而复得,但却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物品,不能总是依赖于将丢失的物品“喊”回来。
众所周知,公交车上丢失钱包、手机等私人物品并不罕见。由于公交车上乘客比较多,人员复杂,常常会让某些“第三只手”得逞。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对于失主来说,常常会面临维权尴尬。一方面,个人丢失物品之后,假如需要找回,则必然会影响到全部乘客的权益,将每个乘客都当作“嫌疑犯”,常常会引发一些乘客的不满。另一方面,即便采取报警的方式和途径,在警方没有确定犯罪嫌疑人之前,根据法律规定也不可能对每位乘客都进行搜身检查。
的确,全车喊话,验证集体道德力量,但不难看出,报道中的个案,产生如此的效果正是出于偶然。比如,钱包中并没什么钱,自然不会吊起小偷的胃口。再比如,整车乘客都具有爱心,采取舆论围攻的方式向小偷施压等等。那么,假如钱包中存在巨款,同时乘客又不体谅失主,则可能会让事件陷入到僵局中。即便警方及时介入和参与,立足于每个乘客的权益保障,也不可能对每位乘客强制搜身。如此,就有可能使小偷逃之夭夭,而失主的物品也很难再被找回来。
避免权益受到损害,保护好私人物品,“喊”回来具有运气成分,并不是每个人会如此幸运。在公交车等人员密集的场合,还是应该强化个人保护意识,提高防盗能力和水平,做到有备无患。同时,对于公共场合来说,更应该在技术、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堵住盗窃行为滋生的漏洞,让盗贼无处遁形。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偷盗行为,让乘客的合法权益不再遭受非法侵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27)燕赵晚报:别让“黄牛”的抢票秘技真的成谜
- (2015-11-27)燕赵晚报:“每日写作业3小时”考问教育减负
- (2015-12-17)燕赵晚报:“打死偷狗贼”的残暴从何而来
- (2015-12-18)燕赵晚报:火车为何不再停靠百年老站
- (2015-06-17)台菲船舰再对峙 菲媒:台湾都能欺负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