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纪平文章:为中东和平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2016-01-19 11:17:08 来源:新华社
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国纪平文章:为中东和平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写在2016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之际
国纪平
唯有放到全球格局大背景下,才能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看得更加清楚。
这里是世界航运要冲。中东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仅苏伊士运河上,就有全球14%的海运贸易量通过。早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作出判断:“甚至仅仅从地理的角度讲,在整个世界战略上也没有比中东更重要的地区。”
这里是世界能源供给的阀门。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等各项指标稳居第一,世界石油市场中心的位置无可撼动。20世纪下半叶,3次石油危机皆因中东战事而起,触动全球经济痛处。
这里是人类文明最早闪耀的地区之一。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熠熠生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诞生于此。《一千零一夜》描述的繁忙集市、航海冒险,恰是各民族在这个地区互动交融的印记。
一部中东史也是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历史。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奉行殖民、干预、颠覆政策,地区内部民族、宗教、领土纷争不断,中东发展进程频频受阻,整个地区甚至在惊涛骇浪中落入彷徨无助的境地。2010年底,一个突尼斯小贩的自焚点燃新一轮动荡的导火索,社会失序、流血冲突的破坏力时至今日仍时有显现。近年来,中东国家直面挑战,立足国情艰难探寻和平、稳定、发展路径,执着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梦想。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作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将如何同中东地区国家开拓双边关系发展新机,为中东和平发展提供方案,为世界安全稳定贡献力量?国际社会将热切目光投向习近平主席的中东之行,希望藉此为上述问题找到新的答案。
(一)
从历史到当下,丝绸之路让中国与中东紧密相连。
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中国同中东的交往,走在了古代世界不同地区友好往来前列。
10世纪后期,出生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地理学家穆卡达西将阿曼和也门的港口称作中国的“走廊”。“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时期,大批阿拉伯商人聚居福建泉州。在日本学者长泽和俊看来,丝绸之路连接三个大陆,众多民族与之发生关系,要说整个人类的历史与之有关也并不为过。
历史演进,岁月悠悠。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中国同中东新时期友好合作进程中发扬光大。
60多年前的万隆会议上,中国向尚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承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1956年5月,埃及在中东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交。早在建交前,周恩来总理就明确指示:“要想立住脚,首先是尊重别人,态度诚恳,才能取得对方信任;尊重是相互的,但我们要积极主动,因为我们是大国……”1971年10月,13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朋友一道,投票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9月,中国在安理会仗义执言,否决了西方提出的打压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草案。
美国外交家傅立民撰写《美国在中东的厄运》一书时,这样描述中东人民眼中的中国: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似乎决意要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的文明大国。这个国家不会诋毁其宗教或生活方式,珍惜其可靠石油供应国的声誉,不会参与随意的制裁或其他压制性措施,也没有轰炸或侵略他国的习惯。
今天,中国和中东国家正在共同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丝路故事书写新的篇章。沙特大学走进中国校园招生、巴林版“义乌小商品城”开业、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来华招商……“当我环游阿拉伯世界时,我发现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在讲述中国故事。有时是一些个人的逸闻趣事,更经常谈论的是他们一位与中国做生意的朋友或亲戚的故事。这些是与全球经济发生变化同等重要的信号。”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贝哲民在《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一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经贸人文合作蓬勃发展,中国同中东国家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也在提升。中国同伊拉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阿联酋提升战略伙伴关系水平、中国同埃及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约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土耳其拓宽和充实战略合作内涵……3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为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务实友好合作正在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二)
“中国的中东外交政策非常有战略性。”一家德国媒体如是评价。
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特色鲜明。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进程中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真心实意支持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愿意同中东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
“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本症结在发展,出路也在发展。中国愿将自身发展同中东地区国家发展对接,实现互利共赢。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推动解决中东面临的棘手问题上,中国坚持从地区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主张政治对话,避免战争,防止动乱。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中国同中东地区国家坚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对方,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打击任何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活动。”当一些人在反恐大旗下随意给部分中东国家贴上“邪恶”标签,甚至严重歪曲、丑化伊斯兰文明,中国坚决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反对在打击恐怖主义过程中根据政治偏好和一己私利奉行双重标准。
中国的中东政策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06)中东欧文化绽放浙江宁波 艺术成就“永远的朋友”
- (2015-06-06)宁波百团千人游中东欧 首次80名游客出发
- (2015-06-06)中东欧乐队牵手大学生摇滚音乐节
- (2015-06-09)“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注入新动力
- (2015-06-15)当浙江遇见中东欧 开启"一带一路"下的共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