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GDP数据今将公布 官员:增速达到6.5%就行
2016-01-19 07:01:43 来源:一财网
跌宕起伏的2015年,中国经济成绩如何?今日上午终于“放榜”。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包括GDP总量、三大类产业,以及九个门类行业在内的重要数据。
GDP增速是最受国内外瞩目的数据,各家机构近期陆续发布预测报告。总体来看,机构普遍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会略低于政府7%的目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主要15家券商研报发现,预测值集中在6.7%~6.9%之间。无论“破7”与否,GDP增速都将创1990年以来的新低。
相比机构对“破7”的忧虑,一名部委官员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7%不应该成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标准线。在2015年国内外环境整体不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依旧保持在合理区间,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区域性风险,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表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他要求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没有人说过7%是中国经济的底线,从中长期目标来看,只要我们达到6.5%左右的增速,就能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上述部委官员称。
数据反映“新常态”
对于即将出炉的2015年经济数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12日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增速7%左右,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
前述部委官员表示,国际上一些机构的悲观预期有些过度,7%左右的经济增速领先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依旧是表现最好的之一。
习近平在对去年10月发布的“十三五”建议作说明时指出,2016年~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前述部委官员称,就算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6%~8%的范围均属于中高速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习近平昨日强调,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值得关注的是,新常态时期的各项经济指数也呈现出新常态。除了经济回落至中高速增长期,产业结构、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等指标均有相应表现。
根据公开数据,201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预计将突破1300万人;去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58.4%;高技术产业前11个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
对于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上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的形势,有专家对本报记者分析称,2015年将成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过半的第一个年份。
“兜底数据不出问题,就能为中国的转型赢取时间和空间。”前述部委官员称,这也是政府如此重视就业和居民收入等指标的原因之一。
攻坚供给侧改革
决策层在定调2015年经济图景时,多次提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整体形势来看,2016年将延续这一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下,这些机遇和挑战都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
上述部委官员表示,由于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调控也面临着全新的局面和难题。此外,包括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等新的金融问题,也对管理层提出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被认为是未来几年的政策主线。习近平昨日强调,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他提出,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就今年来看,去产能、去楼市库存、降低企业成本等已成为清晰的政策抓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坚实的工业生产企稳,需要市场与价格的基础,当前工业领域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在下降,中期看工业生产依然承压。
记者注意到,在工业数据回落的同时,另一个积极现象就是传统行业去产能正在加快。
过去,产能过剩的治理因为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政绩思维或者就业压力,一直推行得较为困难。但如今在市场倒逼下,煤炭、钢铁等行业的绝对总量呈现出减少的迹象,过剩产能正在出清。尽管这在短期内将会影响经济数据,但从长远来看,利好中国经济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对本报表示,增长阶段转换,从GDP增速上看,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但是,与新增长阶段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并不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短期政策手段就能够培育起来的。必须在高速增长时期,就全面着手促进产业和技术水平提升,促进生产力提升。
他还称,中国可以借鉴日本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与日本高速增长历程相比,中国过去高增长中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作用更为显著,而制造业设备投资和升级的贡献则相对较低。这虽然意味着未来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是中国增长阶段平稳转换的重要途径,但真正把潜在可能性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更多“稳增长”可期
对于市场而言,最关心的还是未来的具体政策。短期来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旧是首要的。与此同时,抓紧在窗口期实现产业升级和调整,将成为政策部署力度最大的领域。
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发力“稳增长”。记者统计发现,仅1月前半月,发改委就批复了超过2000亿元的基建项目,同时发布《关于做好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的示范项目共有8个。
业内普遍认为,许多政策部署去年已经展开,今年将继续深化。比如曾经收紧的需求管理政策逐步松绑,新的需求管理工具探索步伐加快。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就是降息和降准,释放流动性;体现在财政政策上,就是扩大赤字规模,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财政资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2016年的总体思路应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金融、财税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宏观调控政策发挥更好的作用奠定好微观经济基础。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15)绿城新帅高喊拿3分 王宝山回应:力帆保级就行
- (2015-07-17)全智贤自曝厨艺差:只要吃得下就行了
- (2015-07-18)全智贤自曝厨艺差:只要吃得下就行了(图)
- (2015-07-23)范冰冰回应炒股损失1.12亿:钱够花就行了
- (2015-07-23)范冰冰回应炒股损失1.12亿:钱够花就行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