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老爸坚信老花镜能防治近视 让儿子戴老花镜

2016-01-18 09:13:15 来源:成都商报

评论

\

王先生的各种度数的老花眼镜

在成都某中学,15岁的小东(化名)是班上唯一戴老花镜看书的学生,他只在看黑板时戴一下近视眼镜,同学们有时也会好奇试戴一下他的老花镜,但并没有人效仿。

为什么他会戴着老花镜上课?记者了解到,原来他的背后,有个对“老花眼镜治疗近视”方法坚信不疑的老爸。戴老花镜真的能够防治近视吗?记者采访了成都多位眼科医生,均表示,这种方法不能推广,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来选择正确的护眼方式。

发现

2000块的双面镜竟是老花镜?

2013年,王先生的儿子小东,刚刚踏进初中校门,“就看不清黑板了”,并且近视度数每月都在增长,这让王先生十分着急,开始四处寻找治疗近视的方法。

“有一天我在家附近偶然看到一则‘物理治疗近视’的广告,就进店去了解了一下,最后花2000元为儿子买了一副双面镜。”王先生说,店家告诉他这种双面镜能够防治近视,里面一副是近视眼镜,外面一副是凸透镜加棱镜,这样配合使用能从根本上排除引起近视的病因。

就这样,小东按照商家的要求戴了一段时间双面镜,但度数仍然在增长。于是,王先生开始上网搜索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想知道它到底管不管用”,却无意间在某个论坛看到一篇网友讲述自己通过戴老花镜治好了近视的帖子,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双面镜的原理也是一样,就是一副近视眼镜加老花镜,“商家说加了什么棱镜,其实是故意要把这个产品复杂化,让你搞不懂,这样他们才赚得到钱。”

接着,王先生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老花眼镜防治近视”的资料,并开始试着佩戴母亲的老花眼镜,拿自己的眼睛做起“试验”。

生活

看手机用250度、看电视用50度……

王先生曾经有200多度的近视,2003年,他做了近视激光手术以后,恢复了视力,但此后却出现过三次反弹,这也让他对寻找保护视力的方法格外上心。

在佩戴了几天母亲的老花镜后,王先生感觉“看电视耍手机无论多长时间,都没有视疲劳,并且看远处也不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于是,他在网上购买了几副不同度数的老花镜,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最低50度,最高250度,镀膜的,没有镀膜的,我全部都买来试了一下。”在王先生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三年来购得的十余副老花镜。

王先生说,他之所以能够利用老花镜来防治近视,是因为佩戴有“窍门”,并不是随便买一副来戴起就会有效。他拿起茶几上放着的一副250度的老花镜告诉记者,这是平时耍手机时戴的,接着,又从沙发扶手上拿起一副50度的老花镜,“这是看电视时戴的”。此外,看书时他会戴225度的老花镜,使用电脑时会戴100度的老花镜,且只在用眼时佩戴,日常生活中并不戴眼镜。

“我和儿子戴了三年老花镜,我的视力一直保持得很好,没有再出现过反弹,儿子的近视度数也没有再长。”王先生说,其实儿子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近视,只是一直到了初一才给他配眼镜,“要是我早两年发现这个方法,说不定娃娃现在就不会近视了。”

坚持

四处游说 频频“碰壁”

发现这个“秘密”并“试验成功”以后,热心的王先生开始在周围人中推广这种防治近视的方法。亲戚朋友、儿子同学的家长、聊天遇到的陌生人、网友……王先生跟很多人都说过他的“研究成果”,但却频频“碰壁”,少有人愿意尝试他的做法。

“有些亲戚朋友听我这样说,还将信将疑地试了一下,但都没有坚持,也就没有效果,一些陌生人,还有娃娃同学的家长,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我现在也懒得说了,不想再费口舌。”王先生说,他还想过去学校游说校长推广这种方法,但“碰壁”那么多,“估计校长也不会相信”,便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在网上有几个网友接受了王先生的做法。他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位名为“紫风筝”的QQ好友的留言:“你好,我儿子使用+100的凸棱镜快2个月了,每天晚上学习时戴2小时左右……近视度数比2个月前低了一些……”

王先生坦言,虽然他极力想推广这样的“好方法”,让更多人受益,但无论是网上还是医院里的医生,都少见专业人士的支持,大多都是普通网友的推荐。“我认为,毕竟老花眼镜太便宜,我买的最贵的也不过五、六十元,没有利益驱使,所以难以普及。”王先生无奈地说。

医生说法

没治疗作用 不适合推广

“这种治疗方法并不新颖,在医学上叫‘雾视疗法’。”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林江介绍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舒缓眼睛压力,减轻晶状体的痉挛,有调节放松的作用,近视患者戴凸透镜,看近的东西有放大的效果,但看远处就更加模糊不清,如在云雾之中,所以称为雾视疗法。

林江说,这种方法他们在临床上也有应用,比如患者来测视力度数,可以让他先戴一会儿老花镜,待眼睛放松后,测量出来的度数就会更加准确。对于可以使用“雾视疗法”的患者,他也会推荐佩戴双面镜,“价格在200元左右”。

对于王先生的做法,林江表示,它不适合进行推广,“一是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治疗作用,尤其对于度数较高的患者,佩戴老花镜反而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二是防治近视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省医院眼科主任吴峥峥则表示,这样的做法完全是错误的,没有科学理论依据。她认为,控制近视应该多参加户外运动,少用眼,对于小孩来说,从两岁开始就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正规的眼科检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迷信“偏方”,更不能推广这种做法。(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张瑾 摄影记者 王天志)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