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自贸区”为何成了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

2016-01-14 14:37:57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各地陆续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有十多个省明确提出要申建自由贸易区。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自贸区”为何成了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

央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期,各个省份陆续推出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在这些规划建议当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自贸区”这个关键词。

有媒体梳理了一下,目前已经有贵州、广西、黑龙江等十多个省份明确提出要申建自由贸易区。其中,以贵州、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湖北等为代表的内陆省份,提出要借建设自贸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另一方面,广西、山东、黑龙江、内蒙古为代表的沿边省份,则提出要通过建设自贸区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快实现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及自由化。

尽管各个省份摩拳擦掌,等待机会。但新一批自贸区是否会尽快建立,各方说法不一。有分析认为,新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有望在“一带一路”沿线产生。国务院去年年底发布的有关自贸区战略的相关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畅通之路、商贸之路、开放之路。但也有人认为,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上海自贸区考察时曾强调,要把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尽快向其他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广。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三批自贸区争夺的主战场有可能在内陆地区。更有观点认为,自4月21日挂牌以来,目前第二批自贸区运行时间尚短,到明年一季度左右才到一周年,所以在此之前第三批自贸区获批的可能性不大。

“自贸区”为何成了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目前各个省份提交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自贸区”成了最引发关注的关键词。有十多个省份都明确提出要申建自由贸易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建设自贸区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热潮?

张建平: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迫切的需要转方式和调结构,而稳增长同样也是很重要的任务。在既有的体制机制之下,中国经济的潜力和活力都没有办法释放出来,而自贸区的建立就是让很多地方释放自己的经济活力,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找到新的抓手,从而建立起新的产业积聚平台,同时构筑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这些目标都只有在自贸区的平台上才能得以实现。例如转变政府职能在非自贸区里是非常难实现的,但是这一目标在自贸区中可以实现。因为在自贸区中,我们不仅要简政放权,同时还要构筑起相关的金融服务机制和开放机制,以及新的海关的监管机制。另外,在自贸区中,我们对外资实施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而这些待遇在非自贸区中是没有的。

经济之声:我们应该复制自贸区还是复制我们在自贸区中获得的经验?

张建平:我认为二者都有。在中国建立自贸区和在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自贸区承载着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重任。同时,自贸区也承载着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实施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些东西都需要在自贸区中进行实验,再进行推广。从推广的角度来看,其实中国现在才有4个自贸区,但美国在顶峰时期有过199个自贸区,所以中国未来自贸区的前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经济之声:在这些申请建立自贸区的省份当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陆省份,一类是沿海省份。现在主要争议的是下一批自贸区建立在哪些地区的可能性更大,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建平:首先,现在是1+3的格局,将来我们要推广到1+3+N,这个N的空间布局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该是一元化的。换句话说,在我们的沿海地区、沿长江经济带地区、沿边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地区的相关省份,只要符合条件和标准,它们就都有条件,既然有条件,它们就应该设立自贸区,然后再通过自贸实验区的平台去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最后构筑起新的、开放型的经济体系。

经济之声:自贸区被各个省份视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撬动点,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地区才适合建立自贸区?

张建平:首先,这个地区需要有足够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流量和需求,经济外向度比较高,然后贸易量、物流量、投资量和人流量都比较大。第二,不同省份的开放方向也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要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方向应该有不同的布局。

经济之声:各地“一窝蜂”的搞自贸区行不行?

张建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中国每一轮的改革开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保证风险的可控。因为不同省份和地区的管理水平、开放理念以及经济运行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不可能齐步走,一定是成熟一批就推一批。

经济之声:还有就是自贸区建立的时间问题。有观点认为,4月21日挂牌以来,目前第二批自贸区运行时间尚短,到明年一季度左右才到一周年。现在是不是还较难评估自贸区对当地贸易、经济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

张建平:上海自贸区已经建立三年了,后面的这三个自贸区其实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而且它们是加速推进的,所以在过去这一年中,4个自贸区的贸易量、投资量以及新设企业的数量和税收等都有相应的指标。它们新设企业的数量和新增投资的规模都是相当惊人的,而且它们的外贸表现也比没有自贸区的地区要好很多,所以这也就充分表明了自贸区的制度是有利于我们发掘潜能然后推进经济增长的。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