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有效防控地方债风险

2016-01-11 17:15:0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财政部发布《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央广财经评论》本时段关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控地方债风险。

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财政部今天发布《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应该是相关一系列政策的具体落地。

地方政府举债缺乏规模控制、融资成本高企、债务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等,一直是地方债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去年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201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6万亿元。《意见》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具体分为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其中,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当赤字不能减少时可采取借新还旧的办法。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暂时难以实现,如收储土地未能按计划出让的,可先通过借新还旧周转,收入实现后即予归还。

意见特别强调,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属于公益性项目债务的,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包括债券资金在内的预算资金偿还,必要时可以处置政府资产;属于非公益性项目债务的,由举借债务的部门和单位通过压减预算支出等措施偿还,暂时难以压减的可用财政资金先行垫付,并在以后年度部门和单位预算中扣回。

关于这个话题,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作出了分析评论。

经济之声:自从新预算法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以来,这种限额管理是否能够有效防控地方债风险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给地方债设置天花板,这意味着什么?

孙立坚: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现在的政府开支是在一种软约束、没有限额的基础上,这可能会导致过度滥用政府的资源。第二个方面,通过这样一个天花板的限制,改变了过去财政的不透明性,软约束的状态。而且这种天花板的模式在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市场金融配置效率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推进。另外,根据中国经济的冷暖状态,要不断的动态的调整天花板的高低,当然经济趋冷的时候,可以把天花板设的高一点,当经济过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天花板压低一些。这样可以有效的指导政府通过对投资杠杆的调节来控制经济的冷暖。

经济之声:过去地方政府举债缺乏规模控制、融资成本高企、债务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等一直是地方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今,对地方债进行限额管理能从哪些方面有效防控地方债风险?

孙立坚:这种硬约束机制的导入,使得我们在约束至下来用好财政经费的意识大大强化。通过这个机制的设计,让政府能够更高的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花钱的效率,而不是通过没有限制的用钱来达到目标,甚至导致资金滥用。现在我们要挪出资金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支持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如果不解决政府债务的软约束问题,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通过这个硬约束机制的导入,政府在资金的使用上面提高效率,可以给市场发展腾出巨大的空间,这将为中国提升市场活力、发展内在动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之声:去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201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6万亿元。从去年确定这个限额的效果看,您觉得这个天花板的高低设置的怎么样?

孙立坚:一个新机制的导入,一定会带来一些不适应。2015年16万亿规模的设定,一下子要把中国财政软约束、过度投资的超快列车停下来,它肯定会存在一定的惯性。现在看来,有一些透支的迹象,但是随着这种财政硬约束管理机制的逐年强化,未来一定能够不断的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设定。应该是一种渐进式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经济之声:今天出台的《意见》有哪些新亮点?

孙立坚:一个就是强调了总额的管理,至于结构上面的安排,把空间让给了最了解当地发展的省级政府,既有宏观统一的硬约束管理,又有结构的优化交给地方来进行安排,灵活和统一是这次的看点。另外就是为了强化硬约束机制的有效实施,强调了各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情况和效率要及时公布,提高透明度,强化监管的有效性。第三个方面就是以前对于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往往是看它做了多少项目,拉动了多少GDP,或者解决了多少就业。今后要把能否实现自己的债务管理目标、用好钱,也作为一个考核的重要目标。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