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大家谈】杨培芳:从美国破船理论到中国新经济哲学
2015-12-23 11:40:02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伍刚)举世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刚刚落下帷幕,12月22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重建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哲学”讲座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301会议室被北大学子学者挤得座无虚席,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杨培芳为与会学子梳理了250年人类现代经济学在信息时代遭遇失灵、呼唤新经济哲学创新的路线图。
250年前,亚当·斯密提出了工业社会“看不见的手”,45年前阿帕网问世催生全球信息社会,出现了后工业时代新的“看不见的手”。
人类经历了工业社会2C 时代Communicaction & Computer (1975-1995)中心辐射广播模式、3C 时代Communicaction & Computer &Content (1995-2008) 分级控制电信模式、后工业信息社会4C 时代Communicaction & Computer &Content &Control (2010-)扁平互动互联网模式,形成互联网时代利他、利己、互利(同感、同情、同理)机制,网络多元并发博弈互利之心产生共赢之果。
美国学者里夫金认为,到2050年,信息时代协同共享互利市场将取代现有资本市场。
信息时代集成度18月翻番的摩尔定律(Moors Law)、带宽6月翻番的吉尔德定律(Gilder Law)、用户价值平方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 Law)等信息技术生产力的三大定律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形成完全不同于工业社会服务成本收益曲线的全新信息服务成本收益曲线,导致传统工具的锈蚀。
农业时代经济伦理是族群理性,工业时代经济伦理是个人理性,信息时代实现信息透明公共理性,为别人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自身利益。
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占有、国家占有、到后工业时代社会占有、共享所有权、社会化企业第三经济实体崛起。
现代经济学深陷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泥潭,由信源、信宿、媒介组成的三元世界、由社会共享、持续发展、成本递减、效用递增、普遍受益的信息生产力发展迅猛,分布关联的扁平网络时代让新经济哲学呼之欲出,传统工业时代市场、政府调节作用,中外学者呼唤道德的第三种调节作用。
过去传统二元标准化社会工业社会,转化为复杂多样化信息社会。
人在做,网在看!信息作为事物变化状态与方式的自我表述,信息提供事物可传递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杨培芳是中国信息经济见证者和实践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他在邮电部工作期间主持过早期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光纤通讯技术建设过程中,他作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拓荒者,饱尝了美国信息技术垄断之苦。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拒绝转让给中国先进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光纤光缆通信技术,全面对我封锁,认为中国信息产业如一艘破船,无法建成信息化高速公路。我国被迫从欧洲比利时引进第二手技术。
中国改革开放短短37年,中国经济总量GDP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电信用户大国、第一网络用户大国,中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是老夫+少妻融合创新时代。传统经济“老夫”如何娶到互联网“少妻”实现新生?杨培芳引用了阿里集团总裁金建杭的话回答,互联网+可以加一切,但就是不能加传统思维和既得利益。
信息时代信息、物质、能源关系如何?杨培芳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信息消费增长10%,单位GDP能耗下降1.8%,物耗降低1.4%。
互联网新经济本质是互利基础上公共理性。
信息解决稀缺资源不对称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贫穷的根源不在土地和资源,而在于长期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导致的劳动素质低下。
杨培芳指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解决中国传统经济增长陷阱尤其是三农问题的最好抓手,信息技术更是解决中国最后贫困问题的便捷手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