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 明确城市群产业布局方向

2015-12-23 09:17:55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时隔37年,城市工作再度被提升到中央层面进行研究和部署,有关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和方向的顶层设计也随之浮出水面。昨日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五大统筹,包括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及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城市建设将有一套全新的标准可供执行。

明确城市群产业布局方向

会议指出,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在业内看来,未来的城市建设将不仅仅以单个城市为单位,城市群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方式。

与此前各方猜测将建10座中心城市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将重点聚焦在了中西部的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上。会议指出,要通过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有分析认为,此举明显是针对各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不均的现状。

此外,作为一座城市的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上限。会议就表示,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此外,还强调各个城市间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

实际上,在城市群的发展上,长三角地区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就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产业及金融中心,周边南京、杭州、扬州等城市起辅助作用的城市群运作模式。在徐逢贤看来,城市群的发展固然要有轴心城市,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轴心城市周边其他城市是否能够扮演好辅助城市的角色。

从改革入手驱动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会议表示。在业内看来,城市发展想要形成可持续的动力就要从内部改革入手,会议也明确表示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一系列方面的改革,推进“多规合一”,完善城市功能。

会议强调,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这也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年内第三次提到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有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规范,特别是缺少专门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城市管理法制建设方面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拖了城市建设的后腿。

此外,会议还强调城市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及“三农”工作放到一起讨论。比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等等。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就曾表示,真正的城镇化是由土地城镇化转变成人的城镇化,一旦这些农村人口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他们自然就会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股稳定动力。

作为城市发展的另两大驱动因素,科技和文化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会议也强调“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等,这与当下频频出镜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完全吻合。此外,还有分析认为,一个城市原本拥有的文化底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宜居成建设城市必要前提

当然,城市的发展建设不能只考虑产业布局或经济发展,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城市居住的适宜性也成为本次会议主要强调的内容。会议表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由于过度重视经济增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发展往往只注重效益而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等因素。直到近几年,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才逐渐火热起来。会议特别强调,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则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大城市病几乎已成为各大城市的“标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接踵而至。此外,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等矛盾也日渐显著。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城市是化解这些矛盾的首选方式。

“此外,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就是要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与生态接轨”,该专家表示。他认为,实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保证区域城市内的主导产业必须要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框架下运行,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应当逐步外迁。会议也对此强调称,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肖玮 南淄博)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