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民办国际学校是否迎来春天

2015-12-22 10:09:29 来源:京华时报

评论
原标题:民办国际学校是否迎来春天

\

第五届国际学校联展上,八一中学的学生代表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京华时报记者徐晓帆摄

自2013年教育部出台政策对公办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予以规范以来,对于公办校是否应当办国际班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年,公办校国际班又一股冷风袭来,除了上海公办校国际班从公办高中剥离外,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将整体迁入昌平的北京佳莲学校,开始从公办向民办过渡,也引来业界广泛讨论。公办校未来是否会全盘从国际教育市场退出?如果真的退出,民办国际学校是否就能真的迎来春天?

□现状

公办校国际部遭政策性收缩

一直以来,提及公办校办国际班,就会被社会诟病:高收费、课程设置紊乱、挤占公共资源、加剧教育不公平等。记者了解到,公办校国际班享用的一般是知名公立校的资源,但是其招生、授课和管理都是独立的,收费也比公立校高出数倍。作为国内高中阶段涉外办学的形式之一,公办校国际班却是学生和家长接触较多的,也更愿意选择和信任的。

2013年起,对公立高中国际班的政策开始收紧。当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明确对各类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从招生、收费等多方面予以规范,对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国际班”进行清理或转制。

随后,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或者限制其招生规模,或者将其改制,即从公办校国际项目改为民办国际学校,逐步采取措施治理国际班乱象。比

如北京市教委从2014年起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上海也于今年明确表示,未来计划将“国际班”或“国际部”从公办高中剥离。

从暂停审批到推动转制,今年,对于北京的公办校国际班而言意义重大。种种迹象表明,北京开始加大对于公办校国际班的治理力度。举例来看,北京四中国际部计划于2016年起将国际校区整体迁到昌平区的北京佳莲学校,由公办向民办过渡,成为北京第一所承诺剥离国际班的公立中学。同时,北师大二附中今年起保留本部的国际班,并与私立汇才学校合作,在小汤山新设立汇才国际教学校区,主要面向非京籍招收180名学生。十一学校要在亦庄建立国际部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开始接受其他公立高中国际部的学生。北京三十五种国际部也在大兴区采育镇办得如火如荼。

□影响

国际教育竞争局面不会有大震荡

公办校国际班面临的政策性收紧趋势,对于私立国际学校来讲,是竞争更激烈还是迎来了新春天?

北京王府学校升学指导中心主任韩冰认为,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不会因为公办校的退出而造成大的震荡。但是能否真正迎来春天,还要看谁的国际教育平台更加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谁能够在自己的平台上将考试、课程、升学指导等做更好的综合,打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韩冰说,无论公办校国际班的政策将何去何从,不容否认的是,目前的国际教育已经过了“搬运工”的时代了,不再是让学生以考试、课程成绩申请到国外大学那么简单,而是在学生到国外大学前,就给予他们在学术、生活、法律等全方位的与国外大学对接的能力,使得他们到了国外的大学之后能够继续保持优秀的状态,能够顺利毕业。无论是公办校国际班,还是私立的国际学校,都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到了国外之后依然具备扎根生长的能力。

而在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看来,无论北京对于公办校国际班采取何种政策,非京籍子女对于优质国际教育的刚性需求是存在的,而且也在持续增加中,因此,未来北京国际教育市场可能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公办校国际班彻底退出,所有的国际学校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另一种则是公办校国际班开始与民办教育集团合作,变成法律意义上的民办国际学校,但实际上办学的还是公办校国际班的原班人马。

□专家观点

国际教育在私立体系能办得更好

作为在公办校国际班改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四中国际部校长石国鹏认为,将北京四中国际部迁往昌平,腾出更多优质资源来办义务教育,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

“作为北京四中而言,带头转型开拓一条路是责任所在,北京四中的地位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躲,只能冲。”石国鹏说,转制以后,政策的束缚确实减少了,但也未必代表着就迎来了春天,因为做民办国际教育更难。如果只是想赚钱可能很简单,但是如果真正想做优质的国际教育,势必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如果北京四中能转制成功,那未来国家把公办校国际班从公办高中剥离出来就有了依据。并且,我坚信,在私立的体系内,我们的国际教育能比在公立体系内办得更好。”石国鹏坦言,在公立体系内,假期老师们是不能带孩子出国的,经费、团队、管理机制都有限制,但到了私立体系内,就完全不存在这种障碍了,可以做得更精英化、更个性化。

石国鹏说,目前国际教育“公办校国际班一家独大”的格局是不对的,起码应当是“公办与私立并举”。不过,石国鹏透露,虽然以后他们不再使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这块牌子,而是代之以“佳莲学校”,但是四中的标准不会降低,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规模也不会大幅增加。

公办校退出国际教育市场是大势所趋

随着公办校国际班政策的收紧,未来私立国际学校是否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环境?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表示,与上海的完全剥离相比,北京的公办校国际班退出市场仍然面临“坚冰”,比如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有退出的意思,有不少学校的招生规模不减反增,增加了新的国际课程项目。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这块“坚冰”已然有了些许松动的迹象。也就是说,无论北京的抵抗能持续多久,公办校退出国际教育依然是全国的大趋势。

北京王府学校升学指导中心

主任韩冰认为,公办校国际班的退出趋势并不明显。在他看来,尽管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规划,但北京公办校国际班的平台并没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有的甚至不降反升。不过,韩冰也坦言,以北京四中为起点,公办校国际班确实有转型的趋势。

□专家建议

公办校国际班可以设在远郊区

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的校区位于大兴区采育镇。三十五中副校长、国际部校长王红军回忆称,三年前,国际部校区刚刚落户采育镇时,镇上十分荒凉,孩子们都想着怎么到城里去上学。但是,经过这三年的时间,小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更加繁华,人气更旺,而且镇上各种产业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在三十五中国际部的辐射下,其“手拉手学校”三十五中采育分校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不仅学生更加活跃,而且教师队伍也起来了,原本在大兴区的垫底校,今年的中高考却都挤进了全区前十。于是,许多家长也慢慢觉得,到城里挤破头,也不一定能上到好学校,还不如踏踏实实留在家门口上学。

有了这样的实践经验,王红军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探索的公办体制的学校,可以换一种思路,那就是不在城区挤占紧缺的教育资源,可以把自己的国际部放在远郊区,也能带动当地教育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发展,“一举多得”。

“这对学生来讲也是件好事。国际部发展到远郊区之后,学生们必须得住校,得独立面对所有的生活,将来出国也能更快地适应。”王红军认为,如果公办校国际部要继续存在,那首先就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公办校办国际教育绝对不是为了把孩子送出国,也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是要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践,让更多普通公办体系的孩子享受到国际部的办学成果。并且,在课程上,也要进行融合,发现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让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先进的基础教育能够对话,而非像最早接触国际教育时那样,仅仅是原封不动地引进国外的课程。

王红军透露,三十五中从2014年起在高中推行学部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走班制“五制”课程改革,其中国际部也是改革试点之一,还是该校新课程的孵化器。成功一门,就往学校高中部、初中部输送一门。在三年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未来,三十五中还将继续调整自己的课程,促进中西方课程的深度融合。

(记者张晓鸽)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