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因素导致非重点院校毕业生遇简历门槛
2015-12-22 09:47:12 来源:工人日报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名毕业生认真核对自己将投的简历。王京生/视觉中国
临近年底,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已进入高峰。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凡校园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
过去,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上直接注明“重点大学毕业生”的“门槛”限制,让许多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望而却步。近几年来,随着对就业歧视打击力度加大,这一条件逐渐从台面上消失。
但在走访中,《工人日报》记者发现,随着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由于用人单位希望高效地招聘到最符合预期的员工,“院校出身”依然是简历筛选时重要的隐形标准。
专家建议,对非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前为求职做好准备、设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将有助于在就业大军中冲出重围。
闯不过的“简历关”
丁倩是武汉一所普通一本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三年级学生,早在去年,她就已经感受到了院校等级对于就业的影响。
去年春天,当时还是硕士二年级的丁倩以本科学历报名参加了江汉区教师招聘考试,希望借此机会“练练手”。谁知在网上提交报名表后第二天,她的申请就被退回了,原因是“条件不符”。仔细查看后丁倩发现,该区教师的招聘条件中明文要求,报考者需毕业于“211工程”及以上等级的学校。
今年9月正式开始求职以来,丁倩投出的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她掰着手指分析:专业对口,实习经历对口,连从事过的学生工作都对口,“虽然很多招聘信息中没有明确对院校作出要求,但除了学校招牌不够‘硬’,我实在想不出其他导致我在简历筛选这一关就被刷掉的原因”。
相比于丁倩,西安某二本高校的大四学生何晓莹受到的打击更直接。9月,某大型通信技术公司到西安招聘,何晓莹现场递交简历时,工作人员一句“你这个学校没有资格”让她倍感受挫。
丁倩和何晓莹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多名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均向记者证实,应届生所属院校的等级在简历筛选环节会起到很大作用。在成都某房地产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陶然向记者透露,无论是对内的文件还是对外的招聘简章,都不会把院校限制写入其中,但“‘985’、‘211’院校优先”基本是一条隐形标准。“在我曾经实习过的另一家房地产公司,不仅是校园招聘,即使是实习招聘,首先都是挑出‘985’、‘211’院校学生的简历,其次才会在这些简历中选择专业对口的应聘者安排面试。”陶然说。
简历遭拒的背后
“所有的努力,就因为不是重点院校学生而被一笔勾销”,一直以来,普通高校的应届生都有着相似的无奈。记者走访中发现,不断攀升的就业人数,用人单位为提高效率制定的筛选标准,重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高的客观事实,以及越来越多招聘单位采取定点投放信息的招聘策略,这些因素叠加,使得许多“非重点”院校学生被挡在了招聘门外。
据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在770万以上,再创历史新高。不仅求职竞争激烈,传统的“好单位、好岗位”在就业市场上更是供大于求。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大型央企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表示,在去年的校招中,招聘名额不到60人,公司一共收到3800多份简历,即使扩大面试规模,最后获得初面资格的也只有380人。
面对堆积如山的简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往往要在几天时间内完成简历筛选、初面流程安排和通知发放,为提高工作效率,筛选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薄薄一页简历,院校是了解学生的比较客观的入口,而且最容易量化,自然就成为重要的选择标准。”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把学校级别作为提高简历筛选效率的途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高的经验也让用人单位倾向于把机会留给重点高校的求职者。2013年,陶然所在的公司因为业务扩张,校招时只要专业对口均可进入初面。“但几轮面试下来,最后剩下的全是成都几所重点大学的学生。这样的经验也促使我们在简历筛选阶段更看重毕业院校。”
陶然还向记者透露,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方式上已经由大肆铺开转到了定向投放。以工程岗位为例,公司可以通过某个重点高校建筑学院的就业老师,直接将招聘信息投放到班级群中。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是该校学生,求职者甚至连相关信息也接收不到。陶然坦言,“出身论”必然会错过一些优秀的人,但从企业角度来说,重点院校招聘到的员工已经满足了岗位需要,自然不愿意为少数人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突出重围的筹码
如果“院校限制”的隐形门槛确实存在,那么作为普通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该做哪些准备来跨过这道“槛”呢?在采访中,用人单位和应届生都表示,如果能够提前做好求职准备,设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独辟蹊径”并不是不可能。
因为曾有在本公司实习的经历,在去年的校招中,来自某二本院校的李晨晨获得内部推荐资格,并通过了简历筛选。她告诉记者,在此后的三轮面试中,她并没有感受到来自院校出身方面的限制。最终她击败了众多来自重点大学的竞争者,拿下了当年唯一一个财务岗名额。
陶然表示,在大部分用人单位,院校限制只存在于简历筛选阶段。因此她建议普通院校的学生通过实习、院企合作等途径提前与目标单位建立联系,这样在正式求职时,可以通过内部推荐等方式提高简历通过的几率。
尽管遭受了一些打击,但及时调整就业目标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何晓莹已经在今年10月初顺利与一家云计算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在她看来,与其反复被大企业无视,不如花心思了解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公司,而后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工作两三年后,有了相关经验和能力,毕业院校就不再会是限制因素了。”她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记者 罗筱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02)飞歌电子大项目好前景低门槛备受关注
- (2015-11-03)【享e下】——“0”门槛玩转互联网营销
- (2015-11-21)个税起征门槛有或再提高 专家称考虑两孩政策
- (2015-12-07)老人痴迷保健品 免费讲座设门槛拒年轻人入内
- (2015-12-18)北京官方谈重污染红色预警:预警门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