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价值观】“财神”陶朱公是怎么炼成的?
2015-12-18 12:07:05 来源:央广网
作者 马尚田
老马价值观,有腔调的财经杂谈。
今天的财富故事会,给您说说“财神”陶朱公是怎么炼成的?
陶朱公何许人也?是春秋时期的大富豪,也是一位大慈善家。《史记》中记载此人“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留下“富而行其德”的美名,后人尊他为“财神”。
但“财神”陶朱公是怎么炼成的?值得研究。我以为,首先,极具商业头脑。
当时诸侯割据、战事不断,陶朱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吴越一带需要大量战马,而北方多牧场,马匹便宜又剽悍。他心里明白,在北方收购马匹不难,到吴越卖掉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马匹由北方运到吴越。水陆迢迢,人马住宿都需要费用,而且兵荒马乱,沿途强盗横行。愁眉不展之际,他在一个茶肆里听说齐国有一个叫姜子盾的富商,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而且已买通沿途强盗。
于是,陶朱公有主意了。他写了一张榜文,大意是:我新组建一马队,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货。不出所料,姜子盾主动找到他,求运麻布,陶朱公满口答应。如此一来,陶朱公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马匹也迅速脱销,陶朱公因此大赚一笔。
极具商业头脑的人物历史上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财神”。财神陶朱公是怎么炼成的?我看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散财本事。陶朱公“三聚三散”的故事是《史记》中记载的,非常靠谱,值得详细说说。
陶朱公,本名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兴越国,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但,越国胜利之后,大功臣范蠡居然放弃高官厚禄,修书一封,辞职了,走了,这就是他的“一聚一散”。
范蠡辞官后,改名换姓,到了齐国,没有几年,靠耕种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久受尊名,不祥。”名声太大,不是好事。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是“二聚二散”。
后来范蠡来到陶(今山东肥城),他看这地好,可以做生意。于是自称“陶朱公”,抓准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又赚了大钱。但后来,因为一次特殊的机缘,陶朱公又一次把钱财散尽。这是他的“三聚三散”。
正是因为陶朱公有这“三聚三散”,后人才把他尊为财神。史学家司马迁为此赞叹说,陶朱公三迁皆有荣名,搬了三次家,都留下了好名声。
“财神”陶朱公是怎么炼成的?我看还有一个特点,陶朱公经商,讲究诚信。所谓“积著之理,务完物”,最重要的是保证商品货真价实,一定要保证货物质量。
有一次,陶朱公资金不足,周转困难,向一富户借了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借据出门讨债,不慎把包裹掉到江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化作泡影。走投无路,来到陶朱公家。陶朱公知悉情况后,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送了一笔路费给这名富户。他的仁信之名也由此广为传播,做起生意,更是左右逢源。
事实上,陶朱公轻财重义的特点,可能出自天生的人生智慧,也可能来自惨痛的人生经历。
陶朱公第三次散财的原因,就源于次子被杀。陶朱公次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陶朱公只好同意。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非常悲哀。陶朱公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哥哥不爱弟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经此打击,陶朱公更是看淡了财富,又一次把家财散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不是很惨痛的经验教训吗?
老马感慨,世人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陶朱公不这样,他拥有赚钱的本事,却也很愿意扮演“散财童子”的角色。他总在人生的巅峰适时收手,急流勇退,钱赚得诚信,散得慷慨。这样的财神,岂非是今天依然值得学习的榜样吗?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6)知道武警反恐预备队是怎么野外训练的吗?
- (2015-07-12)日本蛰居男性达百万 看看宅男是怎么炼成的?
- (2015-07-18)透支6毛欠费近万 信用卡高额利息是怎么产生的
- (2015-07-23)库卡期待"复仇"泰达:别忘了上次是怎么输的
- (2015-07-27)身价千万的“副局长”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