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汇议]“管”得到位 才能“放”得彻底
2015-12-17 12:48:33 来源:央广网
【导读】国务院决定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李克强要求“政府部门人员不能光坐在办公室里盖章、办证”。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国策汇议”专栏关注:“管”得到位,才能“放”得彻底。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记者崔家铭)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政府部门人员不能光是坐在办公室里盖章、办证,而要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强化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李克强总理昨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的话掷地有声。
会议决定,选取一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审批频次较高的许可事项,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李克强总理要求,要以“证照分离”改革推进转变行政理念,优化监管制度,提高政府效能。总理说:“‘证照分离’试点这个‘动作’看起来不大,但如果能够借此转变行政理念,那将会产生‘叠加’效果,大大激发市场活力。”
具体来说,首先要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自律管理的许可事项,包括设立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审批、户外广告登记等,取消办证审批,允许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按规定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其次是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等许可事项,将办证审批改为备案,企业按规定将材料报送行政部门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第三,是对一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而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许可事项,包括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等,以告知承诺制简化办证审批。在企业承诺符合政府告知的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后,就可以当场取得相关许可。此外,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也不适合采取告知承诺制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等事项,推进流程标准化和网上公开办理。通过这些措施,在制度上实现办证精简提速。用有力有序的改革举措便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
怎样更好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会计学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共同就此话题做出了解读与评论。
经济之声:原有制度框架下,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即“先证后照”。本次会议决定,选取一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审批频次较高的许可事项,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提到了要选取“一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审批频次较高的许可事项”。涉及的企业多不多?影响怎样?
董克用:这个改革试点涉及的企业很多。这样一个“证照分离”的改革试点工作,如果做好了对全国有很大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推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经济之声:总理提到“政府部门人员不能光是坐在办公室里盖章、办证,而要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强化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您觉得这能够改变相关政府部门的一些做法吗?
董克用:总理讲的这句话背后就是说,我们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开始很多都不批了,但实际上有时候很难落在实处。这一次试点改革分了三类,第一类是不再审批了,能够行业自律的直接办。第二类是要审批,但是审批流程要标准化,网上公开,提高效率。第三类是对涉及百姓社会安定、百姓生命安全、环保等项目要强化管理,管好才能更好地放开。所以分类改革是这次“证照分离”的一个特点,真正落实了转变政府职能、经营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条路。这样一个分类改革,我觉得会真正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几句话落到实处。
经济之声:李克强总理说,“‘证照分离’试点这个‘动作’看起来不大,但如果能够借此转变行政理念,那将会产生‘叠加’效果,大大激发市场活力。”要怎么理解这个‘叠加’效果?
张连起:“证照分离”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因为企业准入领域不仅仅涉及工商注册,还有各行各业的监管,现在很多“玻璃门”、“弹簧门”等这种条件出现在各种形式的审批事项中,这些审批事项改革难度非常高。深化先照后证的改革,特别是推进证照分离,聚焦加快破解办证难,一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办证效率;二是创新政府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市场风险,扭转重登记、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的工作倾向;四,这也有利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利于营造更加宽松、便利、法制化的营销环境,为双创和政府转变职能奠定扎实的基础。证照分离看起来是个小事,实际上有深刻的变革。比如办一个旅馆,不是一个简单的营业执照,还有比如卫生局的卫生许可证,公安局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如果要做食品还需要食品监管部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这项改革的“叠加”就在于深刻地改变了政府职能和未来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经济之声:“先照后证”后市场监管的缺失该如何防范?也就是说“宽进”后如何“严管”?
董克用:一切市场的“放宽”都意味着事中事后的监管进一步加码,绝不是一放了之,一放就乱。每个市场的备案方式或者相应的监管方式都存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方案,所以要梳理这些事项。把分类监管落到实处,对能放的要放,但是不能放的,比如涉及到公共安全、环保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决管起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