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上海规定常住人口不超2500万 未来增长不超74万

2015-12-17 10:13:3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作为上海发展十分重要的五年,上海在“十三五”建议稿中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共设定了四条底线。

12月15~16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认真研究上海“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上海必须守住的四条底线,分别是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建设用地总量底线、生态环境底线、安全底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十三五”是上海发展十分重要的五年,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积极主动防范和应对可能的风险,坚持底线思维。

底线一:2500万常住人口

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

本世纪以来,上海常住人口激增800多万,从2000年1608万人,增加到2014年底的2425.68万人。这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共2301.92万,也就是说,4年中上海人口增加了123.76万人。而要守住2500万人的底线,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上海的常住人口增加,不能超过74.32万人。

按照国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以及上海的发展定位,上海也在通过各种举措实现调控。

比如,上海推出以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持证人可根据积分的不同,享受阶梯式的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

底线二:建设用地总量负增长

守住建设用地总量底线,就是未来几年上海的建设用地增量要逐年减少,规划建设用地总量只减不增、实现负增长。

土地是上海当前面临的一大资源瓶颈。

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接近规划天花板,新增用地空间非常狭小。截止2014年底,上海全市建成区面积3124平方公里,超过市域陆地面积的45%,与规划规模3226平方公里相比,只有102平方公里的空间。

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过大,达27%。而公共设施和绿地的用地比例偏低。

根据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严守用地底线,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也就意味着,今后6年上海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只能控制在17平方公里以内。

此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曾表示,在土地利用问题上,上海已经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城市发展进入资源‘紧约束’阶段,必须转型升级。

根据“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的要求,上海已进入存量土地开发为主的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

底线三:生态环境

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就是在大气、水、土壤等关键领域加大治理力度,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综合监管、严格执法。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上海“十三五”规划人大代表和市民调查问卷显示,调查对象对于“十三五”时期最关注的方面(可多选)中,改善环境(41.1%)位列第三。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已经确定了9个区县11个地块作为2015年治理对象,包括浦东合庆镇、青浦青东农场和练塘镇、金山朱泾镇等。总面积约6700亩,涉及企业约1300家。

并力争用3年时间使这些重点整治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探索出一条环境综合整治、区域转型发展的新途径。

在今年9月1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在浦东合庆镇勤奋村召开现场会,部署推进合庆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市加强违法建筑拆除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

底线四:安全

守住安全底线,就是保障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要防控风险,主动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化解社会矛盾,处置社会稳定风险。

除了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上海还特别提出,主动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自从上海明确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来,金融业一直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一季度金融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首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8.7%。整个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活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7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5倍。

今年前3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2861.31亿元,增长27.2%,金融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16.01%。

也因此,主动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也成为上海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