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患病妈妈冒险生下宝宝 不幸又患上黑色素瘤

2015-12-16 19:39:58 来源:北京晚报

评论

原标题:“我要坚持活下去,陪你长大”

\

\

\

在黑色素瘤微信交流群中,病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也是小沈的精神支柱。

“大病面前做到心如止水并不容易,所以,要允许自己偶尔心伤。努力、坚强、坚持、乐观,没准就能看见新的曙光。”这是沈慧玲在微博中写下的一段话。这位32岁的母亲,冒着严重妊高征带来的生命危险产下了宝宝,却不幸又患上了黑色素瘤。

从病发到肿瘤转移,小沈的病情发展迅速。眼瞅着身边一个个病友相继离世,她不知道生命会在哪一天终结,也不知道她还能陪伴孩子多久。前天,刚刚在海军总医院做完伽马刀治疗的小沈,还在住院观察。背负着来自治疗费用以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她经历了生活的千锤百炼,就像微博中所写的那样,现在的沈慧玲冷静、坚强、乐观。难过的时候,看看孩子照片,她脸上总能浮现出开心的笑容。也许,这正是源于一个母亲内心那股最强大,也是最本能的力量。

生产之路无比艰辛

2013年12月30日,是沈慧玲怀孕24周例行产检的日子。小沈是新疆伊犁人,丈夫姜少春是河北石家庄人。两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生活在北京。产检前,小沈的身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浮肿,这种孕后期才会有的症状提前出现,恐怕不是好兆头。

在丈夫的陪伴下,小沈来到电力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结果给了她当头一棒——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兼子痫前期。医生告诉她,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患有此病的孕妇,营养会随着尿液流失,孩子吸收不到营养,容易造成早产或畸形。医院之前有类似的病例,最终孕妇血压升高导致大人孩子都陷入危险,因此,医生建议沈慧玲立即引产。

“引产?”听到这两个字后,小沈眼泪直掉。怀孕6个多月以来,她已经明显能感觉到宝宝的胎动,回想起和孩子的每一次“交流”,那种骨肉相连的感觉,小沈于心不忍。“说实话,因为工作压力大,要这个孩子很不容易,我们俩准备了一年多才有了宝宝,我们不想就这样放弃。”最终,夫妻俩经过慎重商量后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我们看到过成功的例子,我们相信奇迹会发生。”

24周产检过后,沈慧玲很快就被收治入院。保胎的过程无比艰辛。那时,为了降血压、增加蛋白质,她每天都要输液8小时以上,身体浮肿,她咬牙坚持着,并且通过不断做B超,了解孩子的生长情况。为了以防意外发生,整整两个月,沈慧玲没有下过床。

奇迹真的发生了。宝宝在沈慧玲的体内慢慢发育,一点点长大,这让夫妻俩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但同时,沈慧玲颈部左侧一个鼓包也在慢慢变大,可她的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并没有过多留意。

怀孕32周时,她的血压从怀孕后的170mmHg突然升高到220mmHg,孩子没了胎心,紧急之下,沈慧玲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手术很成功,只是孩子出生时只有1.57公斤,被放在育儿箱中观察治疗了43天。这一折腾,花去了夫妻俩积攒的十几万元。

又被确诊患上黑色素瘤

看到宝宝平安降生,沈慧玲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时她才注意到颈部日益增大的鼓包。

“剖腹产前,有几天她吃不下饭,白蛋白很低,输了几天氨基酸后,脖子的肿块一下就变大了。”丈夫姜少春说,当时医生怀疑是上火所致,还找了口腔科的医生进行了会诊,但用药后肿块一直未消。出院后,他又带着妻子去了口腔医院,医生看过后建议他们赶紧去肿瘤医院。

在肿瘤医院最终的检查结果让全家如五雷轰顶,沈慧玲得的是罕见的黑色素瘤。

发展快、生存率低,是黑色素瘤最明显的特点。被确诊时,小沈被告知,她的口腔、淋巴结、肝脏都有肿瘤,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医生甚至婉转地告诉她,时间不多了,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吧。

怎么办?!刚刚有了宝宝,这又查出患了绝症。小沈感到现实是这样的残忍。去年一整年,前后历经了7次化疗,各种疼痛、呕吐、掉头发,小沈全部咬牙坚持了下来。她一边治疗,一边像一位健康的妈妈那样尽自己全力陪着孩子。

“儿子小名叫峰峰,现在不到两岁。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早点离去,也许对孩子的伤害会小一些,他现在还没有意识,就不会有失去妈妈的痛苦。”

每当想起身后事,小沈总会哽咽。因为治疗,孩子常由婆婆帮着照看,想孩子了,小沈会每天和孩子进行视频通话,看着孩子纯真的笑脸,她也努力微笑。她告诉自己,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坚持活下去。

去年最后一次化疗的时间是10月份,不间断的治疗让癌变部位得到了有效抑制,肿块没有继续长大,小沈高兴极了,她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病情几度恶化

可是今年3月复查时,坏消息再次传来。检查显示,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她的肺部。国内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夫妻俩听说香港有针对黑色素瘤研制的最新药物,于是,他们想办法去买。

“那时听说去香港买药,必须要病人到场,医生才给开药。我马上回新疆伊犁办港澳通行证。回去后不久,有一天睡醒后突然就不会说话了。”今年6月,小沈在老家突发脑出血,被送进县人民医院。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回北京接受化疗,否则肿瘤很可能会转移到脑部,一旦转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止住了出血点,在家人的陪护下,沈慧玲回到了北京。然而不幸的是,经过检查,她的脑部发现了肿瘤,出血点就是肿瘤所在的位置。在预约了6月20日的伽马刀治疗后,没想到,治疗的前一天,小沈第二次脑出血。颅内压过高,降压后,症状依然没有好转,当天下午她再一次丧失了语言功能。

这次住院又经历了一个多月。原本计划的伽马刀消除肿瘤的方案没能顺利实施,小沈的脑部肿瘤从两厘米长至四厘米,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伽马刀治疗的最大范围。

小沈选择了另一种治疗方案——射波刀。“贵。费用要6万元,是伽马刀治疗的3倍。”但天违人愿,两个月后,她又查出头部复发十几个小肿瘤。再次进行了伽马刀治疗后,此次入住海军总医院,已经是小沈第三次伽马刀治疗了。

活着,拼尽全力地活着。为了给小沈治病,家里的积蓄很快被花光了。丈夫在宣武门附近一家设计公司上班,月收入虽然有近万元,但全部都用来给小沈治病。“仅今年治疗前后已经花了66万多元。”为了省钱,姜少春把原先租住的房子退了租,换到了距离北京市区60多公里外的固安县城。每天乘公交地铁往返两地,在他神情中很容易察觉到疲惫。

“我不敢让他请假陪护我,他如果失去这个工作,我们这个家就全完了。”说起爱人的不离不弃,小沈满是感激。她和丈夫结缘于网络。2007年从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毕业后,把家乡的语言传播给更多人是小沈的毕生梦想,但她不确定,让她实现梦想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从孩子生下到现在,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对于这点,小沈始终觉得自己亏欠儿子,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深情不及久伴,小沈从没想过自己要变得多强大,她只希望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能陪孩子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刘琳 文并摄 J015

如果您愿意帮助沈慧玲,请联系本报热线:85202188

沈慧玲个人账户:建设银行(北京红莲支行)

6227 0000 1468 0118 019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