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线教师指责语文教材选文落伍 呼唤纳入当代文学作品
2015-12-15 08:50:0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位语文老师的文章,他提出“语文教材已落伍、应尽快脱胎换骨”,这一观点引发了网络热议。这名老师是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的赵成昌,他在文章中表示,目前在用的语文教材虽然经过了历次的修订,但依然存在选材落后、内容陈旧等问题。选文标准脱离了当前的现实,所选文章远离学生生活,现当代作家作品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兴趣持续下降,甚至还影响了语文教学。
赵老师建议教材编写者们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使其选择更符合时代潮流,改变教材中成人化色彩过于浓重的问题,从而编写出适合学生学习也能受到学生欢迎的课本。赵老师的观点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支持者说,观点很中肯,语文教材应该紧随时代;反对者说,观点太片面,语文教材就是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赵老师的这些建议,到底有没有道理?可不可行?
这不是赵成昌第一次撰文探讨有关语文教材编写的话题,在他看来,语文教材选文始终被古文和近现代作品包揽,缺乏当代作品,其阐述的内容、体现的含义往往不能被学生们很好的理解,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赵成昌觉得语文教材选文主要的问题是太过时了,反映的时代和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就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教学。
在赵成昌看来,中学课本中描写的主角年龄和学生相似的只有《包身工》,可其中描述的生活对学生们来说实在太过陌生,想要理解其中的情感更难。赵成昌认为,当前我国文学发展很是繁荣,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教科书选文将这些作品纳入选择。
赵成昌说:“我们说的经典作品并不是说只有古人,先人写的就是经典,现在时代发展了,孩子们都是在这样的生活里长大的,距离他们太大的(文章),他们自然难以接受,不感兴趣了。他们现在就是比较喜欢一些励志的,故事类的话题,这些他们会更有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应该(选文)贴近一点学生的生活,现在有不少的流行的作品,很好的作品,也是很经典的。”
不过对于上述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劳凯生认为,有些片面。
劳凯生强调,语文教材文章应该怎么选,是要看教材当前的培养目标、培养哪些技能。
事实上,语文教材应侧重经典性还是当代性,一直以来都是难解的话题,而如何选用合适学生理解和思考的选文,更是让人们久久争论。2013年,人教版初一教材中删去了鲁迅先生《风筝》等文章,就引起不小的争议,史家胡同小学语文老师张聪坦言,语文课本承担的作用较多,不能单纯从一个角度来定义。选择的教材很多是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的范本,而不是简单的引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文本。很多文章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它具有的一种经典性或者是一种大家的共识,都会凝聚在这个文章里,这是他承担的一种最重要的功用。另外教材中应该具有一种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本身也不应该是跟着风随时变,现在的社会很热的一种文学并不能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
张聪建议,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优秀的现当代作品当然可以纳入到学习之中,而不必一定要被纳入教材才可以教授。
张聪提出,教材到底应该怎么改,我们当然是希望越改越好,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教材最重要的功能,经过一次次的把关,特别个性化的内容肯定是不够适合的。但是这种状况下,也还是有办法把语文较好。
张聪认为,现在在教学界在变革,以前他们会把教材作为圣经一样来对待,把它当做唯一一个教学的内容,甚至把教材等同于语文教学。如果真的想让孩子有所提高,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突破教材的局限。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05)FIFA动荡影响中国 有一个办法或能提前办世界杯
- (2015-06-05)FIFA动荡影响中国 有一个办法或能提前办世界杯
- (2015-06-05)韩国闹MERS,有一种“谣言”叫疫情期
- (2015-06-06)男子因彩礼将女友勒死获刑 事前二人已育有一子
- (2015-06-06)有一种同舟共济叫“全城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