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业界激辩金融创新路在何方

2015-12-14 16:24:4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魏红欣)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临近年末,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出台的时间大限越来越近,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和不良率上升的双重挤压下,日子也不好过。在昨天(12月13日)《环球时报》主办的一场“新经济形势下金融创新的变革与机遇”尖峰对话会上,金融从业者和业内学者一起,激辩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谈到金融创新,中国入世首席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先拿传统银行的高利润来“说事”。他指出,尽管我国金融业已经对外开放多年,发展的速度并不快,银行业自身太能赚钱了。

龙永图:“我觉得银行不是像一个企业一样利润越多越好,这个银行好不好主要是它所服务的对象,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好,老百姓也好,是不是借贷成本上很低,很方便,而不是自己挣多少钱,银行保本就可以了,为什么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服务、为草根服务,这样的创新要扶持。

龙永图:“不要看互联网金融这个方面做得好,自己又做不到,马上就有各种各样的非议,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为草根服务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就出了一点问题嘛,我们中国90%的借贷都在你们(银行)手上,怕什么,乱不到哪去?”

身为银行业人士,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有些无奈,他承认银行盈利太高,的确不好,在他看来,中国金融改革最关键的问题是供需不匹配。

黄剑辉认为,中国金融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问题,我们国家比较强调的是用资本市场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个没有抓住根本,这种结构的不匹配是导致了小微企业拿不到资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此,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并不认同。

董少鹏:“我认为我们国内脱实向虚的情况并不严重。如果说金融有什么问题,恰恰是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创新不足,改革不足,直接融资比重相当的低,还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银行嫌贫爱富的本性不会改变,肯定会找大块头的去贷款,小微贷款或者是小微融资还要靠资本市场。”

黄剑辉认为,要把发展银行体系作为中国金融供给体系的主体,这个观点也遭到了企业界人士的反驳。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久霖说,银行贷款的大部分是发给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去融资相对来说比其他的,哪怕是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去融资也要容易得多。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民营企业,其实是融资非常难,而且融资的成本非常高,甚至是很多企业都是借高利贷。

讨论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是个高频词。民建中央财经委副主任吕益民认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未来的金融模式就是要互联网金融。

吕益民:“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同时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在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和投行为主之上要打造中国未来的金融模式,未来的金融模式就是要互联网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深入研究。他提出,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治理能力亟待加强。

黄震:“第一个是中国的金融创新需要有技术的支持。第二个观点,创新必然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仅要包容,我觉得也要敢于试错,同时要善于纠错。第三个是我们的监管要刚柔相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