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能吃苦负责任 重庆采棉工在新疆很抢手

2015-12-08 10:32:43 来源:重庆晨报

评论
现场 弯着腰的采棉者

能吃苦负责任 重庆采棉工在新疆很抢手

\

在新疆,有一群重庆人,几乎每年的9月至11月,他们分散在新疆各地,采摘棉花,用辛劳采撷纯白的梦想。自2006年开始,重庆赴新疆的采棉工形成规模,最多时曾有10万余人。王德惠

9月1日下午4点20分,2015年重庆首趟赴疆采棉工专列K4968次列车从重庆北站出发,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抵达乌鲁木齐南站。

和采棉人进新疆差不多同时,“逐梦他乡重庆人”采访小组也奔赴新疆,走近他们。

从轮台县城出发,路过一大片方方正正的“屯田”,沿途可见棉花田中的采棉者,星星点点,弯着腰,戴着帽子和纱巾。新疆的棉田都很大,小的几十亩,大的上千亩,采棉者置身其中,成了一个个小白点。

距离轮台县40余公里,位于小草湖乡的天骄农场,一处红砖砌成的厂房,就是采棉工的“基地”。远近高低,几人一片“责任田”,衣食住行的总供给都在这里。每天早上,近的走着去上工,远的则需乘坐拖拉机。

日常 天未亮就下地采棉

新疆时差要晚北京时间两个小时左右。涪陵籍采棉工王德惠说,他们都是这样,披星戴月。大家过来都是为挣钱,每早听着窗外的虫鸣,恨不得天亮得更早些、更早些。

王德惠所在的采棉小队,有一百多人,随队有会做重庆菜的厨子。老板会帮忙到县城买来生活资料,这里的吃食风格,和在重庆并无差别。

7点起床,匆匆地吃过早饭,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作好所有准备,包括带上中午吃饭的瓷碗。7∶30,一天的采摘就开始了,而这样的劳作,往往要持续到晚上七八点。在此期间,为了节约时间,中午饭直接由拖拉机运到棉田。

下午2时,记者田间探访大伙吃饭,因为地面蓬松多灰,又刮大风,大家都轻手轻脚,免得飞灰飞沙钻入眼中。但稍不留意,碗中还是难免灰沙侵袭,田坎边的拖拉机车身,成了避风处。

除了风沙,蚊子也常困扰众人。除了自备灭蚊药,无论男女,大家都用帽子、轻薄衣物裹身,这可以防蚊虫,也是采摘方的作业要求——即使一根细细的毛发掺杂其中,也可能影响棉花的品质。

细节 新手需适应七八天

棉花的开花期一般长达2至3个月,每株可结5至10多个棉桃,最下面的棉桃先开,最后才开最上面的,两者相距2至3个月。因此,一块棉田要先后采3次。

9月下旬,离棉花盛开期尚有一个多星期,只有下部的一部分棉桃开花,因此,采棉工要把腰弯得很低才能采到棉花。如此一来,可就苦了这些采棉工,10多个小时,基本上都是保持弯腰的姿势。

采棉新手的头几天,大多感觉腰酸手痛,不过,只要熬过最初的七八天就没事了。有人测算过,每朵棉花的重量为4.5至5克,采棉工每采1公斤棉花,就要伸手摘棉200次左右。根据2015年的行情,他们因此获得的报酬在一块八到两块二之间。

熟手一般都用双手采棉,这点技巧说起容易做起难,来自巴南区的这些新手基本上只会单手采棉,一般用右手摘下一朵棉花,然后交到左手,再用右手摘去粘在上面的枯枝枯叶,再塞进挂在胸前的布袋里。

故事 女儿心疼劝她别来

52岁的王德惠,家在涪陵乡下,从2006年开始,她已经是一个采棉熟手中的熟手了,她每天能采一百多公斤,两个月下来,可以挣一万多块钱。

9年来,靠摘棉花挣的钱,她把女儿送到了研究生毕业,还想为儿子挣结婚的钱。她至今仍然记得第一年来时,在库尔勒挣了2800元,给家里买了一套红红的新家具。她觉得,出来干活挺好,季节性地来一趟,比单单种地要强。

不过,这么多年,她仍然没有适应这里的气候,这里不下雨,天气干燥炎热,才来这里一个星期,她嘴角就已经开裂,她一边摘棉花一边跟记者说起采棉的故事,嘴角仍然笑开了花。

女儿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心疼她让她别来了,还曾寄钱给她,不过她不同意,只是把这笔钱存着。她表示,自己还是要挣钱,为这个家庭作贡献,“儿女也不容易,能帮他们抬一肩膀的就抬一肩膀,而且我们习惯了劳动”。

高兴 今年专列提速了一天一夜

52岁的巴南区木洞镇人焦文会,2006年开始采棉,当了一年的采棉工后,开始当劳务经纪人,带队来疆,每年联系60多个棉花田老板。

每年七八月份,她都会先来疆考察,视棉花行情和老板谈具体条件。然后,通过自己的渠道招工,因为做的时间长了,她招工“基本不是什么问题”,今年,她就带了100多人来这里,管着大家的吃喝拉撒睡,厨子也是重庆的。

她介绍,普通的采棉工,在两到三个月间可以挣七八千元,手脚利索的可以挣一万多元。她对工人是吃住车票全包,因此这笔钱是净赚。

焦文会坐了近10年的采棉工专列,此前一般要坐三天三夜,今年则坐了两天两夜,专列提速了,她很高兴。

青睐 重庆采棉工很抢手

天宇农场的老板许新华是河南人,他有600亩棉花田,连续用了2年重庆工人。在他眼中,重庆人手脚快,采摘的棉花质量也好。

在新疆,流传着重庆采棉工的三大优势:

一是能吃苦。虽然不是很适应新疆气候,但大家照样干得热火朝天,吃苦劲头一点不亚于河南、陕西的采棉工。

二是有潜力。重庆采棉工长期生活在山区,每日爬坡上坎,腰力特别好,比河南、陕西的农民更适合弯腰采棉,手脚也更灵敏。

三是负责任。重庆采棉工采过的棉花最干净,对一次未摘净的棉桃,甚至不惜牺牲效率,在第二次摘干净,掉在地上的棉花也都主动捡起来。本报记者 张旭


重庆籍采棉工在新疆:

用双手“采摘”更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申晓佳 文/图

\

天骄农场,重庆籍采棉工聚在一起吃午饭。

每年9月到11月,新疆的蓝天下都会涌现一群与众不同的“旅行者”:他们来自重庆,在他们眼中,新疆的秋天固然美丽,但更多意味着汗水、劳作和沉甸甸的收获。

他们是重庆籍采棉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这个群体的成员数量有近万人。

■ 感言:采棉花很苦,但重庆人不怕!走出来,就能挣钱过好生活!

新疆的秋天,被无数旅行者誉为“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下,层林尽染,河水静静流淌,草场上散布着牛羊,是人们对新疆之秋的普遍印象。

然而,每年秋天,新疆广袤的大地上也会涌现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旅行者”:他们来自重庆,在他们眼中,新疆的秋天固然美丽,但更多意味着汗水、劳作和沉甸甸的收获。

他们,就是从重庆来到新疆的采棉工。每年9-11月,这群采棉工都会像候鸟一般如期出现在新疆蓝天下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弯腰劳作,挥汗如雨。

9月23日,我们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城出发,驱车约40分钟来到轮台县小草湖乡天骄农场,探访重庆采棉工们的新疆之秋。

“整整两个月,我一天都没休息”

听说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是来自重庆老家的记者,52岁的涪陵采棉工王德惠笑一笑,放下了手中的活。

她伸出手给我们看,皮肤黝黑、皴裂。

“这个地方,太阳大、风大,空气还特别干燥!年年来,都会嘴唇起泡、手上起口子!”王德惠从2006年起年年到新疆采棉,对这里的气候条件已十分熟悉。遮阳帽、袖筒、长衣长裤,她全部备齐。

但不管你将自己包裹得多紧,只要下地,也难免有遭棉花枝“擦挂”、被当地白蚊子叮咬的时候。“其实没得啥子,习惯就好了。”王德惠笑一笑说。

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秋天少雨。这有利于棉花生长,但对采棉工的体力和精力而言却是巨大考验。

王德惠记得,2006年秋天自己第一次到库尔勒采棉花,早上6点多天就亮了,到晚上8点居然还没天黑。

在地里采了一天棉花,晚上她已经直不起腰,回到临时住地后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没过几个小时,又被工友叫醒,起来后继续摘棉花。这样单调、辛苦的生活过了几天,她终于忍不住问,什么时候才能休息?

“老资格采棉工对我说,你想休息呀?天下雨的日子,你就可以休息了。”王德惠记得,直到她离开,天上一滴雨都没有下,“我一直在地里摘棉花,整整两个月,一天都没休息。回重庆那天,还是重庆老乡把我从棉花地里喊起来的。”

高强度的劳动,干燥的气候,简陋的住宿条件,让一些采棉工打起了退堂鼓。“有人说,新疆风景好,就算不摘棉花也没啥,当是来这儿旅游。结果,许多人真的待几天就回去了。”王德惠说,最后留下来的,都是既不怕苦,又真想挣钱的勤快人。

棉花摘得多,摘棉工的收入就高。第一年,王德惠采棉2个月挣了几千元,回家后置办了一套新家具。她当时便下定决心,来年还到新疆摘棉花!

如今,她已经成了熟手,2个月下来能挣1万多元。她丈夫和儿子有时间的话也会来新疆,一家人都成了采棉能人。虽然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女儿一直劝阻王德惠到新疆采棉,但王德惠认为,自己还干得动,“用不着现在就坐在屋头享福。”

“给娃儿挣学费,辛苦一点有啥?”

王德惠的经历,是绝大多数重庆采棉工经历的缩影。

站在田坎上远望,散布在广阔棉花地里的采棉工们成了一个个“彩色小点”。烈日下,他们弯着腰,不停地把双手摘下的棉花放进系在腰间的麻袋。待麻袋装满了,就拿去过秤。

午饭时间到了,带队的经纪人将饭菜送到田头。这时,大家才放下手头的活儿,聚在一起吃饭。

凑近看,饭菜很简单:冬瓜、洋芋、米饭。“对我们来说,有个菜下饭就行了。”来自巴南的采棉工王成娟很满足。

她说,伙食费要从工钱中扣除,大伙儿和经纪人一商量,决定伙食弄简单点,用不着顿顿吃肉,“钱省下来好带回去啊!其实,我们在家吃饭也没那么多讲究。”

王成娟今年是第二次前来采摘棉花。此前,她只知道棉花是雪白的、软绵绵的,却从没见过长在地里的棉花是什么样。

去年第一次看到棉花田如此广阔,王成娟也觉得十分稀奇。然而这种感觉没持续多久,她很快发现,采棉花真是个辛苦活路。

“就一直低着头采棉花,不说话,也不休息。做完第一天,感觉腰杆都要断了;第二天起来,腿脚更是酸痛得不得了。”王成娟说,当时自己是咬着牙走下棉花田的。

工友鼓励她:“采的棉花越多,挣的钱就越多。”所以,大家都舍不得休息,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争先恐后出工,总要干到晚上9点以后,才肯回到棉花田边的临时宿舍休息。

吃这样的苦是为啥?王成娟是为了孩子。她家的条件其实还不错,但从小学到大学,两个娃儿的开支不小。“给娃儿挣学费,辛苦一点有啥?”她这样说道。

没聊上几句,王成娟坐不住了,“你们还有啥要问的没?我要回去采棉花喽。”

“重庆人能吃苦,明年继续合作”

66岁的涪陵人张安忠是采棉工们的劳务经纪人,以前当过村支书。从2006年起,他每年都会带着涪陵区一帮老乡来到新疆采棉花,今年又带来了56个人。

“大家的热情特别高,有时候喊他们休息,他们都不干。”张安忠心疼这群老乡,又理解他们。大老远的来一趟新疆,谁不想多挣些钱呢?

“大家下地做活路,我就负责给他们做后勤。”张安忠说。每年秋天“大部队”出发前,他都要提前到新疆“踩点”,看看临时宿舍修得怎么样,院坝平不平整,晾衣服的地方够不够。

张安忠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采棉工在新疆待2个月,手脚麻利的能挣上万元,少的也有6000多元,“人均收入在7000至8000元之间,这种形式的劳务输出挺好!”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秋天,就有近万名重庆籍采棉工在新疆短期务工。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随处可见重庆人忙碌的身影。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重庆人前来新疆采棉花?50岁的采棉工李贵飞是巴南区李家沱人,他认为,采棉花这活路虽然辛苦,但对年龄、学历没有要求,也没什么技术门槛,只要是勤快、能吃苦的人都可胜任。

他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说到底,还是重庆人不怕吃苦!怕辛苦,那就在家里耍,不要出来挣钱。”

而在天骄农场的业主许新华看来,重庆采棉工很可靠、让人放心。

“重庆人能吃苦,采的棉花质量好,我们之间的合作很愉快。”许新华说,他已连续两年大规模雇用重庆籍采棉工,来年还要继续与他们合作。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