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A股下月加装“安全垫”!

2015-12-05 09:02:4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2月5日消息(记者丁玲娜 吕红桥 实习记者郝梓珺)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市场热议很久的熔断机制,终于要在明年1月1日起实施。昨天(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联合发布指数熔断的相关规定,沪深300指数如果涨跌幅超过5%,则暂停交易15分钟,14:45分及之后触发5%,暂停交易直到收市。在投资者心里,推出熔断机制,大盘多了一个“安全垫”。

阈值一到 熔断优先

将要实施的熔断机制方案,还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值得关注,其一,指数触发7%阈值就直接暂停交易直到收市,在集合竞价阶段触发熔断机制的,自开盘起熔断;早盘熔断时间不足的,午盘开盘后补足;熔断机制实施指数期现联动;股票停牌和指数熔断期间如果重复,则熔断优先,也就是说熔断结束后再复牌。此外,是否熔断,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指数。

在证监会昨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解释,征求意见过程中市场提出的各种意见,暂时没有吸纳的,交易所会专门说明,并将在今后的制度完善过程中,结合熔断机制实际运行情况,继续深入研究论证。因为从境外市场经验看,熔断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邓舸:美国市场1987年发生股灾后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后又陆续调整过熔断阈值、暂停交易时间;2010年发生闪电崩盘事件后,美国市场又引入个股熔断机制。韩国市场在保留已有涨跌幅制度的基础上,于1997年金融危机后先后引入了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实施的熔断机制,是无论大盘涨还是跌,只要幅度达到5%或者7%,就会有相应的暂停交易措施。

市场有了“安全垫”

邓舸认为,暂停的一刻,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三大交易所也认为,当市场暴涨时,也需要防范投资者对上涨的过度反应,让投资者有更多时间确认当前的价格是不是合理。

邓舸:境内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市场波动较大,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有助于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从熔断的实际效用来看,业内人士还认为,如果错误申报造成股指大幅波动,熔断机制将给相关方留出信息披露的时间,有助于防范“乌龙指”发生后,造成跟风盘,误伤了投资者。那么,市场各方又如何看待熔断机制呢?

稳定心理预期 防风险还得靠自己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熔断机制的推出,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但投资者不能放松对个股风险的警惕。

李大霄:对保证投资人信心,保护投资人利益,减少市场波动,都有正面影响,起码有了一个安全垫。但是最终,投资人还是要购买好的股票,才能保护自己。

资深投资者于浩东也把熔断机制看作市场“喘息”、冷静的调节器,特别是在极端行情下,作用不可小觑。

于浩东:在极端的行情下,需要有一个;类似于融断机制的保护措施,使市场能够有一个喘息,或者从投资者的情绪层面上来看,能有一个缓冲的作用。

然而,他认为暂停交易15分钟,对于极端行情下的投资心理影响还是有限,要想优化市场机制,他建议还要做一些配套改革。

于浩东:市场交易本身,假如说从未来的制度建设,像T+0交易也好或者说对冲方式的丰富也爱好,其他的政策能够逐渐推出,这种单边行情所造成的恐慌、非理性的行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央广评论:A股制度建设不能光靠“打补丁”

在今年六月A股大幅波动时,身为西方舶来品的“熔断机制”,开始走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视野。随着股市波动风险的不断加剧,这个政策的推进速度出乎市场意料。又一个漏洞即将打上补丁,这当然值得庆幸。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市场波动,往往伴随监管措施的创新,同时也有积极地“查缺补漏”。从设立中小板、创业板,到新股发行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型,再到改革发审委,每一项措施都彰显了监管层稳定市场、促进健康发展的意图。

然而,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健全,市场自由度也不高,投机行为和非理性行为饱受质疑,再加上监管和立法、执法的配套并不完善,因此,当一个新制度出台,我们在期待它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希望看到的是,政策能有整体设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所以,对于A股市场来说,“零敲碎打”、“修修补补”必不可少,但预见性和执行力同样不能有所欠缺。否则,朝令夕改、缺乏配套,市场何谈稳定,何谈健康?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