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盘点“高大上”的人工消霾法 蓝天还需等风来

2015-12-01 14:30: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

当城市被一轮接一轮的雾霾笼罩时,我们似乎总是等风来才能重见蓝天。一场人工增雨或者人工消雾作业,能否还给城市一片湛蓝的天空?人造龙卷风、城市通风道、静电除霾、人工降雨……这些听起来就很酷炫的高科技,到底能不能成为人工消霾的利器呢?

治“雾”还是治“霾”

“雾霾”实际上是两个东西——雾和霾。当空气中漂浮的是水汽时,那就是雾;当空气中漂浮的是污染物时,那就是霾。雾主要是影响视野,无毒无害,而霾则危害人体健康。“雾霾”其实就是空气中既漂浮着水汽,又漂浮着污染物。太阳出来,雾自然就消散了;而霾则顽固不化,经常盘踞城市上空阴魂不散。所以我们要治的,其实是“霾”。

三种方式治理雾霾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共制定了三种人工消减雾霾试验技术方案:

\

人工降雨降雪

北京的气候(尤其是冬春两季),总体来说比较干旱缺水。在有严重雾霾的天气情况下,只要符合人工降雨(雪)的气候条件,气象部门就一定会去做这项工作。

人工降雨(雪)效果有限。一般常识是降雨过后空气较好、能见度较高,但雨后的新鲜空气主要是靠伴随在降雨过程中的风,不是雨水冲刷的结果。因此,仅仅靠雨洗,没有风吹,人工降雨(雪)的效率应该不会太高。风是降雨过程中驱散雾霾的主力,人工降雨降雪只能造雨雪,不能造风,因此除霾效果会打个大大的折扣。

\

人工消雾

对于人工刮风,有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如果在每个城市的盛行风向上没有高楼等建筑物阻挡,就有了“通风道”,风可以把城市中的雾霾带出去。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北方城市,北方城市主要要考虑冬季的防寒保暖。对于现有的城市而言,再把“风道”让出来也并非易事。

人工消雾的局限性在于“局部地区,局部时间”。实际上人工消雾的技术已经在一些领域被应用。例如飞机起飞时,如果机场有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了驾驶员的正常视线的话,经常用鼓风等方式来驱散。但是这种应对方法只适合于“局部地区,局部时间”。

\

物理除霾

目前开发出来的除霾产品主要有柔翼无人机和 PM2.5除霾车两款。

柔翼无人机通过将盐、尿素等吸湿质粒安装在柔翼无人机机舱内,飞行到指定雾区,播撒盐、尿素等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雾滴会蒸发并在大水滴上凝结,使暖雾消失;同时还能将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撒到雾中,产生大量冰晶,它们通过冰水转化过程,夺取原雾滴的水分,雾便蒸发而冰晶不断长大降落地面,使冷雾消失。

PM2.5除霾车以小型车辆为载体,集空气过滤与水雾除霾功能于一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适用于具有一定交通基础的城市区域,如社区、学校、医院、街道等场所。工作状态时,动力系统将大量外界空气吸入净化系统进行净化杀菌,同时水箱中的天然抑尘剂(秸秆纤维分子)水溶液被雾化为5-20微米的活性水离子,并由净化后的洁净空气将其高速喷出,形成巨幅水幕,使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迅速凝结下落。同时配合车辆的行进,除霾车即可高效完成大范围区域内的除霾作业。

专家:人工除霾效果有限,缺少实践价值

专家表示,气象干预措施并非万能,不能“神话”人工增雨消雾霾这一概念。人工增雨只是其中一种方法,不能天气一不好,就转而投奔人工增雨。人工增雨需要该地区先有形成雨的条件及云量、风量和相对湿度,才能实施人工增雨技术。而雾霾天气一般天气状况比较平稳,空气流动性差,人工增雨作业的前提条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而且大范围雾霾采取人工方式缓解效果也极其有限。人工增雨是“锦上添花”的人工手段,而不是凭空造出一场降水过程。目前人工增雨技术主要是为了增加水资源或者抗旱,没有加入专门用来抗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技术。

至于用物理办法即用液氮等制冷剂使雾滴变成冰晶掉落地面来消减雾霾,充其量也只能在局部实行。再说,北京雾霾天气出现频繁,接连不断的人工消减大面积的雾霾,这需要花很多钱,财政恐怕也承受不了。

\

等风来,依然是目前最靠谱的除霾方式

消除雾霾,主要还是靠消除污染源。引起雾霾的罪魁祸首是PM2.5。因此,消除雾霾,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上。雾霾的根源就是PM2.5排放量太大,超过了大气的容纳能力,解决的途径只有减少污染物向大气中的排放量。

从气象角度来说,现在技术有限,基本还是停留在“看老天爷脸色”的状态。除霾,绝非一时之功,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要从治本的角度,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编辑整理 熊燃)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