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改革“关键之年”的中国之变
2015-11-27 15:14:04 来源:新华网
贵州毕节农民张祥印穷了大半生,几亩山地只能种些玉米、土豆。直到今年,58岁的他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当地政府推出扶贫政策,由政府担保,提供三年2.4万元贴息贷款。张祥印毫无顾虑地买了两头价值过万元的高品质牛,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下仔,预计3年后能带来净收入数千元。
现在,张祥印心中已有了自己的“十三五”规划:一年学习养殖技术,两年还本,三年脱贫,四年后供孙子上小学,五年后把平房加高。2015年,中国发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冲刺的号角,也是张祥印走向新生活的起点。
2000多公里之外的山东滨海小城乳山市,某机电公司35岁的工人田静脑海里也经常浮现一幅“十三五”画面:他开车带家人来到海边,和爱人手牵手漫步在海滩上,两个孩子在前面嬉闹,夕阳照在身上,沙滩上有他们长长的身影。
五年前,田静想的是如何在城市立足。而2015年,则是从“立足”到“幸福”的“里程碑”。
“月收入应该能突破一万元,家里的赛欧车应该能换个更好的;要更有幸福感,为理想而努力,踏踏实实地生活。”他这样憧憬5年后的生活。
与张祥印、田静一样,中国亿万普通民众感到,2015年非同寻常。
这一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从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到一批标志性改革措施的陆续推出,中国人的生活正在伴随国家发展而变化。尽管全年尚未结束,但这些变化都显示中国正进入一段不平凡的时期。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而且出现了股市不稳、一些行业和区域经济波动偏大等问题。不少人担心,此时是否会以推进改革影响经济增长为由,迟滞改革的推进。而中共高层对当前疑虑给出了明确回答--改革是提振经济的关键一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渡过难关。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以来已主持召开10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改革性文件多达50余个,涉及对外开放、国企改革、负面清单制度、价格改革、纪检制度、司法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把全面深化改革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置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
全面创新时代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上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国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历史性地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正进入全面创新时代。
今年10月至11月,一系列科技工程“扎堆儿”取得突破。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总装下线,意味着中国站在了大飞机产业供应链的顶点;中国还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永磁高铁”牵引技术的国家;中国核电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
这些突破,只是中国开始走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新”不只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战略,更注重激发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力量--13亿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支持经济增长。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了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约一万户,全社会激发出的创新创业力量形成了磅礴之势。据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UHY国际会计咨询公司最新报告,中国的创业热情在全球名列榜首。
“双创”的代表人物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他上月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说,我相信这次中国经济从数量向质量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几家全球真正了不起的企业,阿里巴巴希望自己能有幸成为其中之一。“阿里巴巴必须拥抱变化,投资变化,创造变化。”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既可以是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也可以应用到社会乃至政府工作中。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专门成立了一个“数据统筹局”,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汇总,并利用大数据概念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该局设计了当地一家检察院的机构改革,通过对比和梳理找出业务重合的部门,将原来的16个机构整合成10个,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可以预见,坚持创新发展必然会增强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有望突破,中国将融入全球创新发展合作大网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触及灵魂”的改革
改革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触及深层,触及灵魂,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激发社会创造的潜力,是改革的一条主线。作为本届政府的“先手棋”,简政放权在2015年继续向前推进,使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90种职业不再需要“资格证”;劳民伤财的“奇葩证明”减少了;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眼见证天津滨海新区用1枚公章取代了109枚公章;在上海自贸区,人们在服务大厅排长队办事的场景消失了,大厅里30多个窗口一字排开,涵盖工商、税务、公安和海事等,程序简化的背后是政府监管信息共享的不断推进。
政府权力瘦身的同时,中央也看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之间出现了“中梗阻”,使得中央政策没有及时传导到实体企业和民生项目中。2015年,中共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现象进行了坚决斗争。
“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李克强在9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河南省三门峡市监察局一间办公室里,巨大的电视屏不停切换着画面,对全市140余个行政服务中心、近百个服务窗口进行实时监控,相关工作人员到岗时间、坐姿举止等都在监控之列。
这一举措源于这两年该市的一件案例:群众聚在走廊里焦急等待,副镇长却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打电子游戏。纪委暗访组敲开门后,副镇长竟说怕群众“难缠”。
“庸官惰政虽不像贪污腐败、违法违规那样引人注目,可为害于无形,耽误了改革发展的机会,是潜藏于体制深处的消极因素,必须坚决予以清除。”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周祖成教授说。
全面依法治国正在深入实施。从对现行刑法作出重要修改,到授权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到实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记录、通报、追责制……中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发生变革。中国还首次召开全国律师工作会议,体现了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周永康等大“老虎”受到依法审判,显示了中共根除腐败的决心,不仅给中国社会一种希望,也让国际社会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该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专家表示,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17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经济学家的中位数预测值是,中共反腐运动将在2020年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1至0.5个百分点。
小康社会的世界机遇
创新、改革、法治、从严治党,一系列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不只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指标为依托,更综合反映许多社会目标,而这恰是机遇所在。
今年,中国成立首家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求解“未富先老”难题;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健康中国建设向前推进……这些都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中国还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5年规划中单列一章,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让人们更多享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据环保部有关人士测算,中国今年出台的“水十条”,预计拉动4万亿元至5万亿元社会投资;而未来“土十条”发布后,带动的投资预计远超5.7万亿元。国际企业参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世界意义重大:使全球GDP相应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发展榜样;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将把先进技术带到世界;中国社会将更加稳定,这对营造稳定的国际大环境十分重要。这一切,都从2015年开始得到更多体现。
他的判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脸谱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北京全程中文演讲,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北京宣布要“重返”中国,波音、苹果等美国大公司相继在华增加投资;大众公司宣布未来四年在华投资220亿欧元……外商投资更多元,涵盖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金融业、创新产业等各领域。
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取得进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已经签署,丝路基金已经着手实施具体项目,这些都将直接作用于世界经济格局。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中心,成为世界及各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学论坛上,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将为世界提供中国动力、中国智慧、中国选择。
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马丁·雅克说,西方模式不再是绝对权威。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执着和价值倡导,将不仅显示出中国智慧,也将为全球提供治理模式和机制安排的智慧来源。(参与采写史林静、王晓洁、毛振华、娄辰、吴植、任珂)(记者李志晖 王小鹏 曹凯)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1)外交部回应印尼炸沉中国渔船报道:正在核实
- (2015-05-21)外交部回应中国渔船遭印尼炸沉报道:正在核实
- (2015-05-21)中方要求印尼就炸沉中国渔船作出澄清
- (2015-05-22)中国最大游戏展将禁衣着暴露:露2厘米乳沟罚5千
- (2015-05-23)中国驻加拿大使馆馆舍为百年建筑 中方精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