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火车票“秒光”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11-27 10:33:35 来源:央广网
经济之声评论员 陈爱海
北上广果然不相信眼泪——昨天(26日),春运火车票开售的第一天,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据媒体报道,当天12306网站、客户端和订票电话同时开始预售2016年春节火车票,从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发往热门方向的列车,开始预订不一会儿,就有多个车次没有余票,部分热门地区的车票甚至“秒光”。
这样的情形让人惊讶。这些年我们开通了那么多高铁线路,增加了那么多火车车次,为什么还是“一票难求”?
说到底,是因为需求比供给增加得更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楼房多了、医院多了、学校多了、大马路多了,多了不知多少倍,但还是有很多人面临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好学、出行拥堵、进养老院排长队等难题。
过去我们更多在需求方面下功夫,总在想办法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而不太注重在供给方面出手调控。带来的结果,一边是钢铁、水泥、服装等等很多行业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压力重重,另一边是老百姓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不上。
这样看起来,中央前不久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听起来很拗口、很专业,其实很接地气,甚至事关我们每个人。它的内涵很丰富,解读也很多。我最看好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产品,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让市场说了算,没人搭理的自然淘汰,受到欢迎的大力发展。就像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说的,要“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慢慢从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转变为“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不但穿得暖还要穿得美”。说得文一点,就是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了。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多下功夫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很必要,而且很迫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小康社会里有没有入托难、上学难,有没有就医难、看病贵?小康社会里还会不会有春节回家的“一票难求”?我想,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小康社会恐怕要打折扣;而一旦以“力排众议的勇气、不畏阵痛的定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位,这些难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05)李迅雷:后市结构性机会大于趋势性机会
- (2015-11-11)习近平经济结构性改革 专门提到楼市和股市
- (2015-11-14)迟福林: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突现
- (2015-11-20)习近平为何九天两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5-11-22)搞活微观激发活力和潜能——经济结构性改革系列述评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