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四省取消商品房限购 地方楼市去库存动真格

2015-11-27 07:33: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11月27日电  (房产频道 陆肖肖)近日,山西省提出全面取消限购政策,成为我国第四个全面取消限购的省份,发布的《关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成为近日高层喊话去库存后首个响应的楼市政策。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库存的去化,在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楼市后续或将迎来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出台。

中新网11月27日电 (房产频道 陆肖肖)近日,山西省提出全面取消限购政策,成为我国第四个全面取消限购的省份,发布的《关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成为近日高层喊话去库存后首个响应的楼市政策。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库存的去化,在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楼市后续或将迎来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出台。

我国四个省份取消限购 多项楼市政策集体松绑

11月19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取消购买商品住房套数、户籍、年龄等限制。除山西外,此前还有四川、甘肃、安徽四个省份明确发文取消了限购政策。而多数城市的限购的松绑是在去年下半年,在46个限购城市中,目前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在坚守。

中新网房产频道梳理发现,除取消限购外,上述四个省份还松绑了多项楼市政策,其中四川、安徽、山西三省取消了商品房限价制度,规定商品房销售备案价格由开发商根据开发建设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行确定。甘肃、山西两省份还取消了“限外”制度,即取消对境外机构及个人的购买商品住房的限制。此前用于规范商品房面积的“90/70”限定(2006年 “国六条”提出的,新建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的规定),也被甘肃、四川、山西三省份宣告解除。

对于目前多个省份取消限购以及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松绑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实际上是为了落实中央去库存的精神,通过省级文件的发布,解除以前政策上的种种限制,让房地产处于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中。从而加快住房交易,对于去库存以及活跃市场都有积极意义。

四省份取消商品房限购 地方楼市去库存“动真格”

楼市刺激政策难奏效 三四线城市面临库存高压

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逐渐宽松,三月份提出了调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330新政”、营业税免征年限“5改2”政策,今年下半年也出台了二套房公积金最低首付降至两成,不限购城市首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至25%等多项利好政策,央行今年还频繁运用信贷杠杆,进行了五次降息和五次降准。

调控政策的轮番出台激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活力,楼市逐渐走出低潮期,但仍难言全面回暖,楼市去库存效果不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10月份还有33个城市的新房价格在下降,比上月增加了12个,二手房价下降城市的数量也比上月增加了5个,总体房价环比涨幅回落。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显示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再度面临危机,部分购房客群在支付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市场后续增长乏力。

各地刺激楼市政策不断加码,房地产市场却反响平平,库存压力也随之攀升。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库存数据来看,10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8亿平方米,比年初的6.2亿平方米增长了0.6亿平方米。与此同时,城市间的库存差距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一二线城市的库存压力明显少于三四线城市。从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来看,10月份,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0.0、12.2和18.9个月。如何化解房地产的库存,成了当前楼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四省份取消商品房限购 地方楼市去库存“动真格”

高层释放去库存信号 相关政策亟待出台

近期,政府高层多次提及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导向,不仅仅考虑的是楼市高库存现状,也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量的结果,关系到启动需求和化解风险的双重因素,后续可能会有宽松政策出台。

对于楼市未来政策可能的走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近日撰文指出,一是中长线改革层面,主要是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放宽居民落户限制,完善住房供应双轨制,加快公积金制度改革,建立政策性住房银行等方面。二是短线政策层面,比如个人住房贷款进一步宽松,财税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取消二手交易营业税,暂缓房地产税立法,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央行继续降准降息,棚改拆迁补贴以货币为主,实物为辅等等。

在谈到楼市前景时,严跃进表示,后续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市场主体参与的门槛可以降低,这对于购房者、房企来说都是明显的利好。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有望提升,加快库存去化速度,对于宏观经济也将会有拉动作用。(中新网房产频道)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