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医生高铁上出手 救下独身发病男引发热议
2015-11-25 09:38:34 来源:扬子晚报
11月18日,温州开往苏州的高铁上,有旅客突发急病昏迷。生死时刻,一位苏州医生挺身而出。你可能会问,你们报纸常常写生死营救,但可不是每辆列车或航班上都“碰巧”有医生的。通讯员 王丛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马义
新闻,要对比着看
独身乘客发病,苏州医生托头相救
11月18日下午,D3136次列车从浙江温州南站开出。十几分钟后,4号车厢的列车员忽然发现有位男旅客走路发飘,然后突然倒地不起。
独身男突然倒地不起
“开始我们以为,是不是喝醉酒了。”列车长李玥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时她赶忙通知乘警,但赶到4号车厢时,却发现对方身上并没有酒味。
李玥回忆说,经过初步询问,她们发现乘客是独自一人,“我们当时也不知道如何联系他的家人,更完全不清楚他有什么样的病史,随身有没有携带什么药物……”
听到列车广播后,首先赶来的是位女医生。她初步判断,这位男乘客可能是癫痫发作。李玥赶紧拿了本书塞在伤者牙间,防止对方发病中咬舌,这是她仅有的癫痫急救知识。
苏州医生托着他下巴
与此同时,苏州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主任科员谭秋生,正在疾步走向4号车厢。
谭秋生是位有着十多年行医经验的脑外科医生,曾在一家军队医疗机构工作。
两三分钟后,谭秋生赶到4号车厢。“患者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他牙齿紧咬浑身抽搐,已经昏死过去了,情况比较危急。”
谭秋生拿了块毛巾塞在患者上下牙齿间,将患者的头转向一侧,又对患者采取了专业的托颈措施,让舌根不易后坠而阻塞气道。
谭秋生回忆道,当时他和列车长李玥沟通,让她们赶紧联系下一站的工作人员,通知救护车到站。
李玥的回忆则是,“他蹲在那一直陪护着昏倒的旅客,我看他用手一直扶着那位旅客的下巴,让他呼吸顺畅。”幸运的是,大约20分钟后,昏倒的乘客苏醒了过来,随后乘务员联系到了他的家人。
四五个小时后,列车顺利停靠松江南站,该男子被家人平安接回。这一路上,为保证男子的安全,谭秋生一直陪伴在旁。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谭秋生。谭秋生再三表示,这只是个小事情,“做过那么多年医生,遇到这种事情,哪有不帮忙的道理”。
昨天,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工作人员联系上扬子晚报记者,表示要对谭秋生进行奖励,“我们将奖励谭秋生5000元正能量金”。
独身乘客发病,落地50分钟才开门
这两天,一篇名为《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布者“@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称,他11月9日乘坐南航CZ6101航班时突发疾病,后经历15小时生死旅程才进入手术阶段保住性命,其间遭遇种种耽搁及不合理待遇。
旅客回忆道,飞机8点半前起飞,9点左右出现疼痛,空姐联系机长并反馈机场已叫好救护车。9点50分飞机落地,救护车到位空姐机上照料,但降落后近50分钟舱门才打开。
“所有乘客都离开飞机后,我面临一个问题:下不去飞机!急救人员根本就没带担架上来,也没人肯背我或者抬我下去。我疼痛的跪在第一排地上,没人扶我。我身后,急救车医生和空姐以及机长吵成一团。”
旅客还给出了一段医生和机组人员对话的回忆。
医生:你们应把乘客送下去。
南航:叫你们是来干吗的?你们不抬谁抬?
医生:外面舷梯全是冰,摔着了算谁的?
南航:那你们说怎么办,叫升降机起码还得半小时。你们急救车太不负责了。
医生:我们不负责?这些事儿就不是我们的事儿。
“他们对骂差点没打起来,这期间竟然没人理我。我大喊了一声!我自己下去!当我一步一步下到飞机下面,救护车那位跟我说了一句话差点没把我气死,他说先生你能不能自己爬上去,我们这个担架卡着抬下来特别费劲。”这位旅客写道。
旅客说,“到了首都机场医院后,当时已经是中午,大部分医生都去吃饭了,冷清的急诊大厅一度空无一人,负责医生喊不到人推车检查,我躺在急诊室门前冰冷的床上,头上枕着我的手拎包,等待着,命运给我的下一步安排……”
昨天,相关方之一的南航站出来发声,称已经与旅客取得联系,将派领导和部门登门看望并致歉。晚开门是因为航班落地滑行时,刹车系统故障等待拖车拖行。
昨晚,首都机场急救中心也公开道歉,“针对旅客抵京期间突发急症寻求急救服务的痛苦遭遇,我们深表歉意”。 本报综合
问题来了
碰到医生分分钟“起死回生”
没碰到医生苦熬15个小时才做手术
如果旅途心脏病发,命不好没碰到医生
别说15个小时,就是15分钟,我都有点……
火车航班能配医生吗?
一位资深交通人士解释说,“配医生,一个是使用的概率少,每天那么多列车奔忙在大地上,可能跑一个月,都未必遇到一位需要急救的旅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配哪个科的医生在车上呢?配个骨科的,万一病人是心脏病怎么办,那得在列车上配个医院才够用啊。”
“最后,医务人员本来就稀缺,如果给每辆列车都配一位,还有个成本的问题。”这位资深交通人士表示,如今一般在机场,都有小型医院,火车站也有相配套的服务组,能随时与各大医院取得联系协调救护。
“高姐”空姐能救我吗?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所有“高姐”在从业之前,都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车内也配备专业急救箱。“在列车上遇到旅客突发疾病,如果广播后有医生来当然更好,但如果没有医生来病情又紧急,调度会协调停靠前方小站。如果病人只能到大医院去看,我们也会通过调度联系下一个停靠站的医院,确保病人刚下火车,救护车就等在站台上。”
虽然现在普通列车越来越少,但急救设备同样齐全,遇到危急情况,操作步骤也与动车组列车类似。“以前绿皮车多的时候,乘务组不少女同志都会接生。”
再说航班,万米高空遇到乘客发病,乘务组同样也是先广播找医生。接着视病人病情予以急救,再联系空管选择最近的机场备降。一位航空人士告诉记者,一旦在飞机上出现昏迷、心脏停搏、紧急分娩、经济舱综合症等情况,空乘在广播后会实施急救措施,“一般在空乘培训中,急救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判断病人病情轻重缓急的方法,乘务组也是一个小型的‘医务组’。”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园
不做道德批判,只求精益管理
对“南航乘客苦熬15小时”一事,我们不挥道德的大棒。因为做道德评判是最容易的,但多数时候却没什么大用处。
“精益管理”的概念发源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人发现,他们的汽车总产量远远低于美国,于是派人学习,发展出了自己的制造系统,核心就是制定规则、完善细节、压缩成本。
如今,这个汽车制造商开发出的“软件”,已经在美国很多大型医疗中心运用。一个不起眼的例子是:在病人手腕上使用彩色加上文字标注的手环,提醒医生护士病人的药物过敏情况、需要特别关注的病情等,减少错误。
代入到苦熬15小时风波,“急救车说:这个舷梯特别滑,摔着了算谁的,应该找升降机。空姐:升降机至少半小时后才能来。”不知道机场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有没有完整预案,但能推出来的是:就算有,也没有完全按照规则来。
同理,正因为这些细节的缺失,导致整个事件的成本被无限放大。病人付出的金钱和痛苦自不必说,南航和首都机场更是被抬上风口浪尖。提前叫好升降机与应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指责,这可是傻子都会做的选择题。
你我常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却说不出“富贵有命,生死在天”。遇到危急时刻,你愿意把命交给精心制定的预案,还是一帮想到哪算哪的营救者?这,就是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精益管理”的原因。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04)开新抢滩苏州二手车市 引领行业跑步进入“互联网+”时代
- (2015-08-04)开新抢滩苏州二手车市 引领行业跑步进入“互联网+”时代
- (2015-08-13)开新来了!开新二手车帮卖正式进入苏州
- (2015-08-21)开新二手车帮卖苏州首位车主——开新帮我发现车辆价值
- (2015-09-23)开新——苏州二手车市“改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