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综艺市场,有钱也不能任性

2015-11-23 10:58:22 来源:工人日报

评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优酷出品的互联网纪实类真人秀《我是谁》将于11月24日在其视频平台上首播。这是互联网公司在自制综艺节目领域的一次创新探索。

2015年综艺市场异常火爆,这是不争事实。玩游戏、做任务、去穷游、谈恋爱、宿军营……随着数量的井喷,如今的真人秀题材似乎已经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阶段。

2015年综艺大战烽火未平,200多档节目还在做着最后拼杀。据粗略统计,2016年又有400多档综艺节目狼烟已起。近日纷纷落下帷幕的各大卫视招商会,主办方皆战果颇丰。以芒果台为例,仅一下午就签出37亿元大单,Vivo7亿签署《快乐大本营》独家冠名,伊利豪掷11亿给《我是歌手》及《爸爸去哪儿》。不仅广告主冠名出手大方,卫视制作也是重金出手。重金赞助、重金制作、400部齐发……2016年综艺市场生存战的残酷厮杀与高度繁荣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在这一片蓬勃竞争与繁花似锦中,中国综艺市场的一系列问题一直为业内诟病——频频采用引进模式而内容与形式亟待创新、节目过分娱乐化严重缺乏营养等等;观众在走马灯似的更换频道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在哈哈大笑过后更感到内心的空虚。

从《中国好声音》开始,此后无论是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还是音乐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等,这两年堪称现象级的国产综艺节目,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国外模式的引进。而对国外模式的迷信,势必造成原创节目的匮乏,这不仅是针对电视制作者,电视平台方更应担起责任。“着急赚快钱”就不允许试错,缺乏宽容的环境与成长的机会,原创则无从谈起。此外,相较于只是在节目里完成既有设定的明星的暴涨身价,想出“转椅”“爸比”“撕名牌”等核心创意的“脑袋们”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奖励和回馈。长此以往,则是恶性循环的怪圈——越缺乏叫好叫座的原创节目,越依赖国外模式引进,越重金引进模式、重金邀约明星,则越无力为原创开辟土壤。着急赚快钱,就难以慢工赚大钱、赚长远的钱。

400档综艺节目,制作费动辄过亿,无处不彰显着“有钱任性”的土豪气质。然而,普通观众更期待这些数字是创意和灵感的代名词。好刀用在钢刃上,“多金体质”如果运用得当,则能使好的节目在强力激发中脱颖而出。毕竟,大众传播的主旨还是要迎合受众、影响受众、引导受众,而不仅仅是圈钱砸钱、敷衍了事。

其实,无论是港台综艺,还是日韩欧美综艺,虽已发展相当成熟,却都曾有过、或也正在经历着中国综艺的困境。惟愿中国综艺市场能够繁荣与理性并存,娱乐与内涵共进。我们期待下一个现象级节目,更期待综艺市场中诞生如电视剧《琅琊榜》那样创作团队“死磕”、观众“零差评”的良心之作。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