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教育均衡点亮幸福涪陵

2015-11-23 10:01:23 来源:重庆日报

评论
教育均衡点亮幸福涪陵

核心提示

教育均衡,决定一座城市的幸福温度与气度。

处于城市发展新区的涪陵,深知教育的未来决定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底气与高度,教育均衡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百姓幸福的重中之重。

涪陵区委书记秦敏调研教育工作时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均衡发展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建设“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重要载体,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毫不动摇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义务教育的发展享受六大“优先权”: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工作优先研究、资金优先安排、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待遇优先落实,制定落实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教育均衡的道路上,涪陵稳打稳扎走好每一步:加大投入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深化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师资建设、学生发展……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演绎着涪陵教育均衡的精彩。

关键词 和谐

教育是让人幸福的伟大事业。涪陵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守教育信仰,让区域内的每所学校得到优质均衡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

1、夯实均衡发展“硬基础”

教育均衡的前提是办学条件的均衡。涪陵在教育建设的保障上高瞻远瞩,不遗余力地建好每一所学校,交出了一张张让老百姓喜笑颜开的“成绩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涪陵积极在学校的规划、布局上做“文章”。

据悉,涪陵结合江南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发,出台了配套中小学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等政策,通过“整合一批、新建一批、扩建一批、置换一批”等方式,逐步优化校点布局。

有这样一组数据:近三年来,涪陵教育支出分别为16.1亿元、20.3亿元、22.4亿元。全区财政教育支出逐年增长,中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公共财政预算公用支出均呈递增投入,全面实现了“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

近年来,涪陵投入12.3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6所,其中新建13所,新增校地53.6万平方米,新增校舍44.1万平方米。

在江南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达到5所,新增学位超过1万个。其中,用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让闲置校舍重新焕发“活力”,是涪陵在优化学校布局上的一大举措。

新挂牌的城六校乌江校区原本是重庆医药卫生学校搬迁后的闲置校地,现在成了1200余名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孩子们在新建的校园里诵读、唱歌、跳舞、绘画、做手工、弹奏乐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为适应江东、江北和新城区发展,涪陵新建了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学位1.4万个,不断满足城镇化发展适龄少年儿童和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

如今破旧校舍变成了高大、漂亮的教学楼,寝室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标准化的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了营养午餐,配备了直饮水。涪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心灵,校园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

在扩大教育容量的同时,涪陵还大手笔投入1.4亿元,推进了教学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进一步筑牢均衡发展基础。

无论是新建、改建扩建还是原有的学校,现代化的“六大功能室”一应俱全。近年来,高标准新建“六大功能室”452间,覆盖全区城乡学校。不少学校还根据自身特色建立了书法室、陶艺室等特色功能室。

全区新建、改造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近500间。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教室都配备了多功能教学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学生们都用上了崭新的标准化课桌椅,心里美滋滋的。

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手段的信息化。据悉,涪陵共计投入7300万元,使中小学校园网建成率达到了100%,远程教育“班班通”覆盖率达100%,让城乡学生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推动了教育公平。

2、走出均衡发展“新路径”

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涪陵着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教育发展机制,增强优质教育辐射力,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采用“合并、托管、合作”三种办学模式,实施“名校带新办学校、名校带薄弱学校、名校带农村学校、名校带民办学校”的“四带”战略,通过五个方面的对接,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路。

学校管理对接。优质学校通过派驻管理团队、输出管理理念,帮助重构管理制度,实现校际之间管理对接、融合发展。涪陵十四中托管义和中学、涪陵十九中、镇安中学后,推行扁平化管理,组建行政中心、课程中心、资源中心、评价中心,大大提高管理效能。

师资培养对接。优质学校通过名师带徒、基地培养、校本研修等方式,为薄弱学校培养骨干师资。近3年,优质学校名师为薄弱学校送教1100人次,千名城乡教师结对手拉手共成长。薄弱学校派遣教师到优质学校参加影子研修,提升专业水平。城七校派出数名骨干教师,与山区学校马武镇兴隆小学的中青年教师开展了“青蓝结对”帮扶活动,深受当地老百姓好评。

教育教学对接。优质学校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带到薄弱学校,共用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协同组织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考核,让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

教研教改对接。建立校际教研教改协作机制,共同立项科研课题,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参与课程改革。优质学校协助薄弱学校制定课改方案,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研发。2012年以来,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申报区级以上科研课题38个,开展联合教研680次。涪陵六中依托涪陵十五中的课改经验,与十五中同步开展了“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改革。农村孩子大多腼腆、内向、缺乏自信,可是在以突出“主体”与“参与”的初一语文课堂上,学生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精神焕发。他们认真自学、积极讨论,争抢着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城里的学生一个样。

教育资源对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优质学校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帮助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互通教育信息,共用校园网络平台,共享课程资源。

三种办学模式的推进,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最明显的是农村学校的招生形势大大好转。如地处国家页岩气示范区核心地带的涪陵八中,与涪陵五中合作办学后,从前年初一招生105人增加到今年秋期招收新生222人,学校活了,孩子们笑了,教师的信心也回来了。

统计数据显示,涪陵全区参与办学模式改革的义务教育阶段校点累计达到102所,覆盖学生7.7万人,分别占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总数的66%和78%,有力促进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让农村孩子、山区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涪陵区政府副区长徐瑛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涪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推动师资均衡“动真格”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瓶颈是师资失衡。这些年来,涪陵通过建立师资交流、培训、补充、激励机制,找准了破解的突破口。

每年,涪陵都要向教师队伍输送优质新鲜“血液”。近年来,在新招聘的义务教育教师中,60%以上的教师输送到农村学校,特别是注重配备农村学校的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目前全区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配套率达到了95%以上,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近3年来,选派了优质学校干部、教师共计343人到薄弱学校支教,组织薄弱学校干部、教师293人到优质学校顶岗交流,各乡镇149名紧缺学科教师跨校走教。在优质学校的带动下,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整体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石沱中心校陈莲老师在涪陵城三校交流任教1年后,直言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从过去重“怎样教”到现在研究学生“怎样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展示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城乡教师交流优化了师资配置,“梯级培养工程”则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青羊镇中心校教师栗加琴,3年间由区级教学能手成长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她就是得益于涪陵区实施的“梯级培养工程”的培养。

据悉,在该工程的实施中,每年都有1200余名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教师名校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对获得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奖励。

为充分发挥名优教育人才的辐射引领作用,涪陵建立2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8个名校长工作室,引领了一批城乡中青年干部教师专业成长。2014年11月,名师工作室学员杨梅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第四届群文阅读优质课比赛,从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并受邀到四川、河南等地献课。

同时,涪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积极开展班主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教材等专项培训,年平均培训逾1.2万人次,实现了教师培训全覆盖。

师能是支撑,师德是灵魂。

开展“十项活动树形象,百名干部促转变,千名教师作表率,万名群众评行风”的师德师风建设“十百千万”活动是涪陵区加强队伍建设的系列举措。如开展以“新时期怎样当‘好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师向学校、学生和社会做出师德师风公开承诺,教师至少与一名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等。

教师的成长与教育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影响着教育均衡的方方面面。涪陵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建立起若干教师关爱制度。两年一次的全区教师体检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健康保障,农村教师周转房为农村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足额兑现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4、谱写素质教育“协奏曲”

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涪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奏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和谐乐章,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有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以前车子刚到校门口学生就相互推搡挤着上车,在车上也常常打闹。现在能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喧哗打闹的学生少了,给老年人让座的学生多了。”这是涪陵区公交驾驶员杜健发出的赞叹。

去年,涪陵自编下发《文明礼仪读本》,制订落实《中小学生(幼儿)文明礼仪规范》,把文明礼仪教育排入了课表,两周1课时。文明之风在各个中小学迅速刮起。

通过“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营造出青少年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的浓厚氛围。邀请礼仪专家到各个学校为1000多名教师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5万人次到就近社区、敬老院开展活动,6000名学生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广受社会好评。

“哎呀,好可怕呀,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涪陵九中的孩子们走进涪陵禁毒教育基地,围着一台交互式电子设备发出阵阵惊奇声。原来这台设备能模拟出参观者吸毒1年、3年、5年后的影像,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毒品的危害。

涪陵一场前所未有的禁毒教育的战役全面打响:精心举办禁毒主题班会,每年组织初一学生到禁毒教育基地体验式学习实现全覆盖;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采取“1+4”模式,组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和4名家庭成员参与禁毒知识考试,达到“教育一个、影响一家、宣传一片”的教育目的。

2014年以来,涪陵以建设国家课改实验区为契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构建了30种富于特色、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课改基础,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发生转变,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96所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办学格局。

同时,涪陵还将体艺教育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将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使大课间成为学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主要窗口。

荔枝希望小学的“花式跳绳”精彩纷呈,绳中绳、滚石跳、回旋跳、车轮跳……一根小小的细绳在孩子们手上舞出别样天地。

江东街道中心小学校的罗航琪同学到现在都还记得一年前自己获得重庆市“小科学家”称号时的情形:她发明的“钱币分离器”在第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中获得铜奖。罗航琪同学的成功,正是涪陵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发展路径的最好注解。

校园足球活动如今已在涪陵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涪陵在10所学校入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公示名单的基础上,新布点了一批校园足球学校,同时开展校园足球、啦啦操教练员培训以及足球比赛、征文比赛等,实现“校校有球队,人人踢足球”的参与高潮,在孩子心中种下足球梦想。

涪陵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发挥好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与社区的辅助作用,积极构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把加强“乡村少年宫”、关工委校外辅导团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重要阵地,进一步发挥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各类志愿者、“五老”队伍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均衡的公平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涪陵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洪义所言:“教育发展无止境,教育均衡无终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师生营造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涪陵教育必须长期坚持而奋斗的目标。”

亮点

边远学校校长基金催生新变化

从2012年开始,涪陵区设立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校长特别工作基金,每年安排77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薄弱学校干部教师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

“这次外出学习,让我们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具体地感受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一周后,涪陵同乐中学教师杨富强感受深刻。

据悉,同乐中学利用校长基金让全体教师“走出去”,到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参观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

纵观涪陵全区,校长基金很大程度上让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在基金项目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互动,其中校际间的送培送研活动就达到了310余次。城区名优教师积极开展与基金项目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定期开展帮教活动。

人人享有均等教育机会

保证每个学生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涪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

特殊教育全覆盖。家住涪陵农村的唐某被检查出患有智力障碍。去年9月开学,他进入新迁建的涪陵特殊教育学校,专业的特教教师对他进行学习指导和康复训练。“我们在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上按照普通学生的5倍标准执行。”涪陵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还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让三残儿童接受教育。

贫困学生全资助。涪陵建立了“奖、免、补”一体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将小学、初中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和1250元,兑现了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承诺。

务工子女全接收。涪陵区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近3年解决11800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实现了应读尽读。

留守儿童全关爱。涪陵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全面推行以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情感教育、学习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体质健康教育、寄宿制和代理家长制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儿童“5+2”教育培养模式。

强化教育督导提升办学质量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涪陵注重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我们把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与办好百姓身边的满意学校结合起来,认真查找每一个薄弱环节,督促学校认真落实整改。”涪陵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涪陵建立了区、片区、责任区、学校四位一体的教育督导工作网络,率先在全市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组织开展了乡镇街道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评估,开展适时督导,通过现场反馈、按时整改、及时验收等,推动中小学在发展中均衡、在均衡中发展。

同时,涪陵还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校际差异监测和教学质量监测。一方面通过校际差异监测,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上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质量监测,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了办学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