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涪陵四中教育科研练就农村教师“真功夫”

2015-11-23 10:01:23 来源:重庆日报

评论
涪陵四中

教育科研练就农村教师“真功夫”

核心提示

这是位于涪陵清溪镇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校。

令人惊讶的是,这所只有76名专任教师的偏僻农村乡镇学校,竟有中学高级教师27人,有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有区级科技拔尖人才1人、区级名教师1人、区级中小学“十佳青年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3人、区级优秀教师17人。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涪陵区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办学质量和水平获得当地百姓高度认可。

为什么一所农村中学能够有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如此优异表现?

学校给出的答案是:科研培师、科研提质、精神传承。

关键词 钻研

苦心钻研几十载,满腔热血系学生,涪陵四中教师们倾情农村教育,人人坚守着,耕耘着,让农村教育变得越来越美好。

科研培师

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发展“引擎”

他是吕正操,先后获得涪陵区级教学能手、重庆市级语文骨干教师称号,很难让人相信这位教师初始学历是中师。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普通老师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袭记”。

刚来四中,年轻的吕正操通过学校安排成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周小民老师的“徒弟”,加入了周小民老师主持的“快速创新作文”实验课题组,在周小民的精心指导下,吕正操对作文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激发了对语文创新教学的浓厚兴趣。

据了解,“快速创新作文”是涪陵四中的一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以创新、快速为切入点,教会学生快速审题、构思、行文等能力,构建起全新的写作体系和协作教学模式。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内外差异法,吕正操在课堂上就通过《巴黎圣母院》的撞钟人作为切入点,进行示例分析,让孩子明白内和外的差异,并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构思。

有同学说:“一个看起来威武雄壮的男子汉,说不定胆小如鼠;而一个瘦弱的女孩子,说不定又异常泼辣。这些都可以用内外差异法来写,对吗,老师?”孩子的回答让吕正操异常惊喜。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吕正操不仅带给学生巨大收获,也成就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习中积淀,在科研中提升,在协同中成功,在四中不止吕正操一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分会“快速创新写作教学法”和中央电教馆“十二五”2013年“信息技术环境下至善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个国家级课题,以及2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的研究。

在这些课题的众多校本小课题推动下,学校教师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努力打造“协同教育”特色文化和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本校特色的“生命、本真、和美、智慧、创新、协同”高效课堂建设。

科学科研助力四中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近3年来,学校教师获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1人次,获全国说课大赛三等奖1人次,获涪陵区优质课、说课、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18人次。

科研提质

信息技术让农村教师“跑”起来

当今社会,信息革命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地处农村的四中,如何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了当务之急。

近年来,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四中建成重庆市最完备的“六大功能室”以及完备的信息化设备。成功创建涪陵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获涪陵区装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有了齐备的设备,教师得以大展拳脚。借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功夫”研修,学校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走到课改前沿,他们大胆实践,尝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普及。

除了老师们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协同备课”在学校成为常态。通过主备人设计“初案”,再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共案”,上传学校资源网库,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根据学情再次修改形成个性化的教案。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不仅考验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而且对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教师的人生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校长倪健带头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法,并以高分获得了“中国大学MOOC”认证证书。老师们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进入专业网站学习,开设微博,每天记录教学心得,以前不敢写的老师,现在年均也有数万字发表。

据了解,近2年,涪陵四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达标培训和各个层次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混合培训达300人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精神传承

坚守阵地守望未来

优秀的学校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一群勇立潮头,敢打硬仗的“弄潮儿”、“排头兵”,多年来,四中培养新进的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还向区内外输出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在这“一进一出”之间,始终不变的是“顽强奋争、敬业奉献、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四中人精神。

一天,周小民老师上完晚自习回家不久,身体出现不适,呕出了鲜血,家人急忙送他去医院。经检查得知,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原本就患有肝病的他患上“肝硬化”和“糖尿病”,这让同事震惊,平日讲台上的周老师永远高度投入、全情参与,哪里像患病的人呀!

周小民心里知道要多休息、注意保养,然而面对教学,他常常忘了病痛;一旦参与教学研究,根本就停不下来。即使在手术期间,他的一篇文章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他对教育科研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让许多年轻教师落泪。

这正是今天“四中”人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不但继承了老一辈四中人精神财富,又有新时代教师的蓬勃朝气和敢于创新的风貌。

因此,四中才有了像周小民这样潜心科研的老师,才有了像雷彬、游帮淑等倾情教育,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的优秀班主任;才有了像何俊伟、熊阳、罗王春、蔡霞等业务精湛、埋头苦干的好老师……他们汇聚成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与书打交道,与学生为伴,收获真挚的情感,收获教育创造带来的喜悦。在乡村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涪陵四中人坚守着,耕耘着,让教育变得越来越美好。

文/谭茭 胡忠英 图片由涪陵四中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