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涪陵十四中名校托管 将优质教育送到家门口

2015-11-23 10:01:23 来源:重庆日报

评论
涪陵十四中

名校托管 将优质教育送到家门口

核心提示

涪陵义和镇中学近年来生源持续回流,学生人数从140人猛增至334人,一跃成为乡镇名校;涪陵十九中教育质量连年攀升,去年市重点人数突破“百名大关”;涪陵镇安中学旧颜换新貌,学校以昂扬之姿阔步向前……

这些备受好评的学校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涪陵十四中托管办学对象。

3年前,涪陵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以涪陵十四中为龙头,形成托管办学模式探索,下辖涪陵十九中(马鞍校区)、义和镇中学(义和校区),2014年又新加入镇安中学(大柏校区)。

一路探索一路歌。在这条“以城带乡,促进区域性教育优质而均衡发展”的求索之路中,十四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 共赢

整合教育资源,放大名校效应,实现互利共赢。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涪陵十四中充分发挥出辐射作用,攀向教育新的高度。

管理创新寻“突破”

作为区域内众望所归的好学校,十四中在这场改革中担子并不轻。

身肩百姓对涪陵十九中、义和镇中学、镇安中学的期许,十四中教育人明白“托管并不是将学校冠以优质学校的光环,而是通过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责任,推动区域教育整体优化。”

为此,根据涪陵区政府和区教委关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相关精神,十四中确定了“1345”工作思路。具体而言,“1”个理念:高质量实施均衡教育;“3”项制度:章程制、共享制、督导制;“4”大支柱:文化建构的策划源、教师成长的孵化器、管理创新的实验田、高效课堂的推广地;“5”大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培训提升工程、人才交流工程、校本课程开发工程、高效课堂推广工程。

在许多人看来,学校只要按照“规定动作”行事就可以了,但十四中却把帮扶当作大事来做。

既然改革,就不能换汤不换药。“换药”的关键就是要理顺管理机制。学校创新了管理模式,变传统的金字塔式学校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模式。成立了“一委四中心”(行政中心、课程中心、评价中心、资源中心和团委)管理机构,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运转效率。

学校领导干部一起到各个学校调研;托管校所有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教师培训、听讲座、赛课等都是“统一步伐”;统一课程计划、统一质量检测等教学资源……每一项举措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平等。

借助管理创新,十四中充分发挥自身文化、管理、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各校区新一轮的崛起。

给薄弱学校开“良方”

教育均衡任重道远,如何摸准情况,把好火候?

“坚持尊重每一所学校,尊重每一种教育创新。”十四中书记方玉红表示,一切行动必须立足“尊重”,来促进教师发展、加大人才交流、共享校本课程、推广高效课堂。

教育要均衡,教师是关键。

让教师首先“动”起来。一方面,义和、大柏、马鞍校区共计有60余名教师入驻十四中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脱产学习或跟师学习;另一方面,十四中还分批分期派出教师到校区办讲座、搞联合教研,并分批派出人员外出学习取经。让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从原本的单枪匹马备课到如今的集体作战,从之前注重教师的“教”到如今看重学生的“学”。从义和校区通过定岗交流来到十四中的邓江老师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自己的变化。

除了教师的相互融通、共同提高,十四中在教育资源上也是无条件支持。

优质资源得到共享。十四中老师编写的《养成教育》、《自主教育》等校本教材以及助学文本《学导文》,各分校共同使用。十四中开发的近70门选修课程,各分校选择使用。十四中“531”成长课堂模式在各校区得到推广,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均衡教育,并不是优质学校一味地向薄弱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这些学校“造血”。农村学校也动足了脑筋,例如义和校区通过实施“导师制”,教师责任感得以大大增强,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习努力,阳光向上。

学校特色日益鲜明;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城乡学校共成长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农村学校已相继跨入优质学校行列。

全局支持的共同成长

一所中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这些年,十四中通过持久的“帮扶”,用实践提供了答案。

农村学校实现“脱胎换骨”。对义和校区累计投入资金250万元,完成了1700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马鞍校区累计投入2100万元,校园的硬件面貌有了大变化。

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马鞍校区创中考历史最好成绩记录,已雄踞新城区教育质量榜首;义和校区各学科成绩已名列乡镇之首,办学规模也由之前140多人增长到334人,呈现出良好办学效益。

事实上,在十四中看来,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托管工作是全区推进教育均衡的一项改革措施,要集全局之力对其进行支持。正是因为涪陵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教委的支持,学校自身的向上追求,才有了这些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深层变化。

难能可贵的是,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也攀向新的高度。

近几年,十四中已结题国家级课题2个,市区级课题5个;已立项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2个,市区级课题7个。在区级以上优质课大赛中获奖100余人次,其中10余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30余人次获市级一等奖。近几年里,有2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00余名学生的科技作品获得了市区奖励。

一所学校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蕴含在自己的校园内,大生命,则体现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十四中勇担名校之责,让更多的学校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文/谭茭 胡忠英 图片由涪陵区十四中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