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李克强 已到访14个邻国

2015-11-23 09:18: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评论

原标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李克强 已到访14个邻国

\

\

近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分别先后对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或正式访问。此外,国家主席习近平还赴菲律宾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稍加留意即可发现,所访国家均为中国的邻国。这并非巧合,而是继2013年10月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后,中国对周边外交重视的后续体现。据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已访问了周边14个邻国,占陆海邻国的2/3。

核心背景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战略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基本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盘点

两年6次到访俄罗斯

截至目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出访足迹已经覆盖9个陆上邻国,除了朝鲜、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和老挝等5国外,已经访问了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和越南等邻国。

中国领导人的出访足迹还覆盖了7个海上邻国当中的5个,分别为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只有日本和菲律宾未有过国事访问或正式访问。不过,习近平于日前赴菲律宾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而李克强则于月前出席了在首尔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半数出访日程都安排周边国家

邻国是周边国家中具有精准概念的部分。事实上,据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执行所所长黄日涵介绍,周边的范围比邻国要广泛,是一个泛区域的概念。除了上述邻国外,还包括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已经访问过的国家,也属于中国周边外交的范畴。

如果以邻国为统计的对象,那么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外访足迹已经覆盖了超过2/3的陆海邻国。据北青报记者统计,领导人出访当中,超过半数都安排了访问周边国家的日程。

俄罗斯和东盟国家访问频率高

在出访的周边国家当中,访问频率最高的是俄罗斯,习近平已先后5次赴俄。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是习近平任上首访国。2013年3月,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普京表示:“习近平主席出访的第一个国家选择俄罗斯,显示了双方对发展俄中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这一关系的特殊性和战略性。”而中俄两国的关系也被独特地定义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此后,习近平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索契冬奥会、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以及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等,再度四次赴俄。

中俄之间还设有总理定期会晤机制。2014年10月,李克强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这是他任上首次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据北青报记者梳理,除了俄罗斯以外,中国领导人还多次前往东盟国家。新华社的报道中,不止一次出现“中国领导人出访,环绕着南中国海勾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的表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到访过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在访问印尼期间提出的。李克强则到访过文莱、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

依托会晤机制定期出访互动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多个多边合作机制和论坛,其中很多都设有高级别会晤机制,这些机制实际上也保证了领导人的常来常往和定期互动。

外交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专家王帆告诉北青报记者,已经形成机制化安排的包括“上合”的元首会谈和政府首脑会谈、东盟-中国(10+1)和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等。

其中,“上合”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谈,这促成了中国领导人与中亚领导人之间的紧密互动。中国领导人因此出访过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因为东盟每年举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李克强均前往出席,这一机制保证了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多国领导人的互动。

另外,一些多边论坛也会定期举行首脑会晤,例如APEC、博鳌论坛和亚信峰会等。此外,还有一些定期的三边会晤,例如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俄蒙元首会晤等。本月,李克强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一原本每年举行的会晤曾停滞三年半,今年终于重启。

特点

常见面多走动 就像“走亲戚”

习近平对韩国进行“点对点”式访问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访问充分体现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诠释了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事实上,这在王帆看来,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出访周边的主要特点。此外,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理念则成为编织紧密利益网络的重要抓手。

在多国强调“亲人”与“邻里”

专家提示,中国周边外交的思路可以在两次会议中找到源头和解释,即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与后来召开的亚信峰会。

“亲、诚、惠、容”概念是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要与周边国家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亲近、更认同,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中国领导人随后的周边外交活动可以看出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习近平曾专程出席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冬奥会,为邻居的“喜事”捧场;对韩国和蒙古国进行“走亲戚式”访问,在到访蒙古国时,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还设家宴款待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为这场家宴掌勺的是蒙古国总统夫人。中方介绍上述情况时特别提到“双方在家庭式的气氛中亲密长谈”。

出访俄罗斯前,李克强在《俄罗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俄两国人民在岁月的长河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双方这种有深厚感情为基础的合作,是长期、稳定和战略性的合作,不受国际形势变化和外部因素影响。

这次出访马来西亚,李克强也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李白有诗云,‘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马来西亚亦有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他还用汶川地震和MH370航班失联时两国的守望互助,对诗句加以印证。

编织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黄日涵告诉北青报记者,中国周边外交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经济上让利于周边国家。无论是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东南亚自贸区的建设,以及更大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在“编织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这样描述:“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正是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邻国时,习近平分别首次对外讲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据黄日涵介绍,事实上,周边国家如果有意愿的,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据北青报记者统计发现,“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大多在周边国家。

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时曾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如今,巴基斯坦方面称瓜达尔港已启用。这是中方首次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贯通“一带一路”的关键枢纽。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将这样的项目称为“样板型”工程,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不仅本身意义重大,还要带动交通、金融、经贸、教育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发展,对整个战略的实施都是重要的。”王军认为,领导人出访过的地方、见证过的项目更能显示其“旗舰性”和“重要性”。

后来启动的中白工业园是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之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也是继“中巴经济走廊”后又一个“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

谈大单也谈分歧与安全

中国的周边并非一帆风顺,领土与主权争端仍然存在。因此,出访周边时谈及安全与纠纷也成为领导人周边外交的特点之一。

习近平日前在越南演讲时曾指出:“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但双方要坚持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通过和平友好协商,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防止两国关系偏离正确航道,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习近平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并指出了中方态度。

“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在2014年对蒙古国进行访问时,习近平曾如是强调。此次演讲中,习近平也谈了南海问题,谈到了家门口的太平。

李克强2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时,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了五点倡议。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提出了亚洲安全观,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越南大使齐建国曾表示,亚洲安全观可用来解决本地区热点和难点问题,突出了用亚洲的方式解决亚洲的问题。

不同方向提出不同定位与目标

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中国周边形势到底如何呢?王帆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周边仍处于复杂的局面。首先,合作的一面在上升,亚太总体的稳定繁荣可以得到确认。然而,中国周边也存有问题,领海争端仍然存在,加之外部因素的介入,危机与潜在隐患没有消除。此外,机制化的建设仍然缺乏,本地区尚没有综合的安全机制。

黄日涵则认为,目前,中亚区域比较稳定,中国周边环境的“西线”有利于发展和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南亚方面,这些年与印巴的关系总体可以。

东南亚被受访专家谈及的次数最多。黄日涵说,在东南亚方面比较复杂,我们针对美日的方针,以合纵的方式来对抗美日的连横,把国家进行分类,有领土争端和没有领土争端的。有领土争端的也分为不同类型,比如对于越南这一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交好的态度。

习近平强调,中方坚持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王帆说,美国在东南亚着力很大,导致中方与东盟的良性合作出现困难,也因如此,领导人不断去夯实合作的基础,使双方合作务实化。

应对这些问题,除了有相对整体的周边外交思路外,还要分区域考量。可以看出,中国在周边各个方向上有着不同的定位、目标和“解决方案”。对于中俄之间,既是邻里,又是大国外交,双方提出的是“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向中亚,则正在规划和建设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东南亚方面,着重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韩、中蒙之间则是强调“走亲戚”。

本版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