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消费领域更“有爱”
2015-11-23 08:58:24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魏红欣)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第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消费结构升级,百姓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哪些领域将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家庭账本变迁折射消费结构变化
谈起这几年家庭账本的变化,家在上海的赵女士很有感慨。“前几年最大的开销是买房子、装修、买家电,后来是买车。以前很少旅游,电影啊、话剧啊每年也就看几次,物质消费比较多。”
这几年不一样了,赵女士说,现在家庭支出更多花在“玩”上。“现在我们全家每年都会出国玩一两次,国内游就更多了,看电影基本上是有新片上映就会去看,节假日全家经常会去餐馆吃饭。另外,像家政保洁、美甲、外卖这些上门服务,也越来越多了。”
一个“玩”字,一个“多”字,折射出了这几年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消费着重“玩”,旅游度假与文化娱乐支出比重明显增加,消费方式“多”,上门O2O服务,出门叫车,消费更强调个性、时尚。现在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过在几年前,还是“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
我国从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
一场真切的消费结构升级“革命”就发生在中国社会。居民消费正从前几年热衷的空调、电视机、汽车等物质消费,向文化娱乐、旅游度假、健康医疗等服务消费转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型。
迟福林说,进入发展新阶段,尤其是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型。估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发达地区有可能达到60%左右。
百姓消费环境亟需“制度转型”
从解决温饱、到逐渐步入小康,再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以“双十一”为代表的中国在消费领域爆发的强大“潜力”,为世界各国瞩目。
中国不缺消费潜力:三亿中等收入人口,相当于半个欧洲;中国也不缺消费动力:“双十一”衍生出的购物狂欢节已经证明。中国现在缺什么?在财经评论员叶檀看来,中国的消费环境亟需“制度转型”。我们此前是为了拉动经济,在制定消费政策的时候主要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制定政策,在商品的返还、消费的赔偿机制等,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很不够。现在要改变这样的制度,对于消费者保护的赔偿机制增加之后,倒逼企业转型,企业的产品才能升级。否则的话,企业就是在低端打价格战。
未来重点发展十大生活性服务领域
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未来,有必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知名消费专家赵萍认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主要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两方面入手。
赵萍说,首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应该继续深化,保障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能够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其次,关于社会保障体制方面还有很多改善空间,都会影响消费的增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6)图解:中国的军事战略十大看点
- (2015-05-28)全国十大百姓卫士奖得主徐宙雄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
- (2015-05-30)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揭晓 虐童不再是家事
- (2015-06-01)调查选出台湾家庭“最伤孩子心”十大破坏性语言
- (2015-06-03)世界十大军事强国:中国排第三 因坦克少落后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