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建美丽城镇 立宜居典范
2015-11-20 12:00:34 来源:重庆日报
焦石镇全景
焦石镇灯杆堡公园
龙潭镇新大街
重庆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巴国歌舞
打造美丽城镇,建设美好涪陵。近年来,涪陵区城乡建设委员会不断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坚持规划引导、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构建起以大城市、小城市、一般镇和新农村协调推进、联动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其中,涪陵“后花园”焦石镇、大米之乡”龙潭镇、旅游胜地武陵山乡成为城镇建设的典型范本。
焦石镇 打造环境优美、产业发达、文化厚重的涪陵“后花园”
涪陵东南,武陵山下,秀丽的焦石镇悠然坐落。这里曾因页岩气“第一口井”而闻名,借势能源开采与建设而进步。在“举全镇之力推进中心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下,这里将肩负起能源示范核心区的重任,建成坪上后山的商贸物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中心,争创成为国家级卫生镇、文明镇、文化镇。
深掘清洁页岩气 焦石树“能源镇”之典范
在焦石人心中,2012年11月2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第一口页岩气井在焦石镇楠木村1组开钻成功,日产20.3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喷涌而出,开启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新纪元。“页岩气开发功勋井”由此命名,这个安静的小镇也名声大振。
“作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主战场,焦石镇承担着页岩气开采监管与服务的引领示范任务。”焦石镇负责人坦言,页岩气开采属新生事物,很少有可借鉴经验,对焦石镇提出了挑战,“镇上超六成机关干部都把精力投入于此。”
历经反复摸索,一项成熟的“1237”监管与服务工作机制诞生,即一条宣传主线,能源建设指挥部和能源办两大机构,村组干部、驻平台工作组及大调解工作组“三道防线”成为坚实后盾,信息互通、快速反应、备用金、联席会议议事、终结协调、双向考核、净化环境“七大机制”,为能源建设再添保障。
为支持开发,配套资源日渐完善。餐馆由过去的30家增加到92家,住宿由以前1家老旧招待所增加为上档次的宾馆、招待所8家,还新增了超市、KTV、镇农贸市场等便捷资源。
灯杆堡公园得青睐 “中心镇”形象深入人心
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使用,焦石镇经济飞速发展。今年,全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群众的生活也越发精彩。
“瞧瞧我们自己的公园,一点也不比主城的差!”在8月刚刚开放的灯杆堡公园里,络绎不绝的群众交口称赞,“看着花花草草、各种石头,呼吸着清新空气,心情也好起来了!”
据悉,这个占地80余亩的市民公园由焦石镇政府斥资1200多万元原生态打造,依山而建,以石为景,四季花开。园内设施丰富,健身步道、休闲长廊、观景亭等,提供了休闲、游玩、健身的极佳场所。“黄桷树、银边草、桂花等60多种花草树木先后移植,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提升场镇形象,改善居住环境。”焦石镇负责人表示。
其实,灯杆堡公园只是焦石镇一隅,宽敞的焦石大道、繁盛的兴焦路商业街等都是镇上首屈一指的市级项目。继荣获“市级中心镇”称号后,焦石镇上下举大力发展场镇建设,累计投入达1.02亿元。
“目前,焦石镇已全面实现‘五纵三横一环’的规划格局,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垃圾收运站、市民文化广场等项目造福于民。”该负责人介绍,焦石场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电、气、通信覆盖率100%,农村道路入户率96%,城镇化率达46.29%。
未来,焦石镇将成为辐射涪陵东南片区商贸、物流、医疗、文化、教育、养老的中心城市,变身涪陵美丽的“后花园”。
链接>>
文旅坐镇焦石打造“文化镇+旅游镇”
《栽秧歌》《翻叉除草歌》《幺妹回娘家》……焦石的石头会唱歌!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焦石民歌成为焦石镇的又一张闪亮名片。今年9月,第三届焦石山歌节盛大举行,唱响武陵山区。
据介绍,焦石民歌是我国古代巴蜀民间广泛传唱的一种歌谣,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直白的歌词,再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实况。保护焦石民歌成为焦石镇10件民生实事的重头戏。“焦石民歌是大自然和人文历史的双重馈赠,也是焦石打造文化镇的一张王牌。”焦石镇负责人表示,为此,焦石镇还在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壮大白鹿村高山纳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焦石、歌唱焦石。
文/朱妍 图片由涪陵焦石镇政府提供
四季有花赏、四季有果吃、四季有菜摘、四季有客来
龙潭镇打造“三中心” 发展特色乡村游
沿涪陵城区驶向西南方向,历经6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便到达龙潭镇。在这个129.3平方公里的小镇上,有清香软糯、营养丰富的龙潭大米,有特色鲜明、品类多样的现代农业园区,还将建成连接两江新区与南川的交通要道……作为重庆市110个市级中心镇之一、涪陵区特色镇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潭镇正在向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生态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区域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商贸物流中心转型升级。
城镇面貌换新颜“三个中心”进行时
拐下弯弯曲曲的山路,在龙潭镇入口处,一条笔直宽广的新路格外引人注意,它就是建成不久的龙腾大道。这条长2.5公里、宽30米的道路,成为龙潭的交通要道之一,不仅承载着主要连接功能,还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分流作用。目前,道路三期工程还在继续,备受群众关注。
未来,还有两条重要道路将贯通龙潭。一条是从马武至龙潭的一级公路,建成后,从龙潭到涪陵城区的时间将比现在节约一半。另一条是南川—涪陵—两江新区高速公路,将大大缩短龙潭与重庆主城之间的距离。今后,只需约1小时,便可到达主城巴南收费站。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建设背后是龙潭镇对场镇建设的重视与身体力行。“还有个不得不提的项目,就是龙潭镇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龙潭镇负责人介绍,斥资1100多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1500吨——该项目规划服务面积1.5平方公里,可惠及人口1.35万人,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指标量,还改善了龙潭河水环境,确保龙潭河水体水质。
“除重要项目外,细节也不能放过。”该负责人表示,S105线明家至龙潭场镇公路油化改造、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零星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在积极推进。
在此基础上,“三个中心”目标不断推进,龙潭的区域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商贸物流中心承载能力持续强化。据悉,镇内中心卫生院、8000平方米大型农贸市场等配套一应俱全。现有1所市级重点中学、6所小学,龙潭中心幼儿园已启动建设。龙潭中心校与龙潭一校、龙潭二校、新村学校合作办学,并投入30万元打造龙潭中心校校园文化。未来,龙潭镇将在满足全镇需求的基础上,辐射周边五乡三镇。
“龙潭大米”香天下 现代农业园区美
今年10月11日,涪陵区委书记秦敏调研龙潭镇时曾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龙潭大米”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发挥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好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围绕“生态、休闲、养生、观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为此,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区正在火热建设中,主要打造蔬菜种植、优质水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四大功能区,通过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榨菜、畜牧、蔬菜、果品、水产等优势产业。“龙潭大米”便是龙潭镇献礼市民的一大力作。选用上乘中晚籼稻谷种植,长于海拔600—1200米的区域,适宜的气候适宜、肥沃的土壤、秀丽的山水为水稻生长奠定天然优势,让“龙潭大米”成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从去年起,我们便对路、渠、沟等展开整治,包括启动园区公路硬化8.8公里,修建生产便道31公里,搭建蔬菜钢架大棚3700平方米,引水管道1200米……持续完善园区配套,促进良好发展。”龙潭镇负责人介绍,通过农资综合直补、再就业小额贷款、农业机械补贴等资金扶持及各类技术培训,帮助村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现代农业的日益发展,也撬动着“乡村旅游”这块蛋糕。紧扣“一河一园一庙一林”载体,龙潭镇大力发展高山生态休闲和特色旅游,计划把龙潭建设成为绿色环保、自然生态、民俗体验、休闲观光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果山乡村旅游观光长廊、清凉寺国有林、涪南村独石山寨子等都是值得期待的亮点。”该负责人表示,未来,龙潭镇将实现四季有花赏、四季有果吃、四季有菜摘、四季有客来。
文/朱妍 图片由涪陵龙潭镇政府提供
武陵山乡心灵原乡乡村生活体验地
从涪陵城区驱车前往武陵山乡,沿途美不胜收,时而是绵延的群山、满目的苍绿,时而又云遮雾绕,宛若仙境……约1小时后,磅礴的武陵山脉呈现眼前。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坐拥武陵山大裂谷、国家森林公园两大资源,武陵山乡正走在“打造中国旅游名乡、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道路上,坚持“旅游开发建设到哪里,协调服务工作到哪里”,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培育产业促旅游,向“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再进发。
规划先行 当好旅游发展指南针
武陵山西北、乌江下游东岸,得天独厚的资源汇聚武陵山乡:武陵山大裂谷、金子山福临寺、角帮古寨……历经15年旅游产业发展,这里先后创建了重庆市级文明乡标兵、市级卫生乡镇、市级特色小城镇、市级最佳绿化城镇、市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不久前,“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乡”成为武陵山乡新名片,为助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分。
“先规划,再行动。有成熟的统筹考虑,才能有效指导实践。”武陵山乡负责人表示。经反复调研,条件适宜、基础较好的金子山村水井沱至学堂堡区域、乐道村咪水洞区域以及武白路、武太路、武田路景区主干道沿线被选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据此,量身定制的《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武陵山乡规范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相继出炉,指明方向。
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武陵山乡正在向乡村旅游“品牌化、标准化”转型升级,计划引进知名餐饮、超市各2个,新建星级酒店2个……2016年,力争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破亿元,成为未来的“心灵原乡乡村生活体验地”。
配套完善 奠定旅游坚实后盾
规划围绕旅游定、结构围绕旅游调、道路围绕旅游修、房屋围绕旅游建——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武陵山乡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今年“五一”至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达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服务收入50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农家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
“目前,4个村主打‘旅游牌’,建成农家乐113户。按照‘一地一园一线’路线,配套服务的品质和水准将不断提高。”武陵山乡负责人介绍,“一地”指在自建房区域建设乡村农家乐示范基地,“一园”是在金子山村建乡村农家乐产业园,“一线”是在乐道村至角帮寨村经武陵山村和百花村公路沿线建农家乐,真正实现“林中有院、院中有园、园里有瓜果蔬菜”。
此外,武陵山乡还先后斥资1.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主干道沿线70余户农房的风貌改造,5个村、22公里乡村公路扩建,对金子山等3个村的环境整治,加强公路沿线节点的复绿和美化……“我们还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营销、服务技能等培训,开展了森林漫游季·农家乐服务技能大赛、啃玉米大赛等妙趣横生的活动。”该负责人介绍。
场镇建设 提升综合实力促旅游
3000平方米休闲广场、2100米道路“白改黑”、1000米迎宾大道、10000平方米人行彩砖、100盏新装路灯……细心的村民不难发现,武陵山乡的面貌正在一天天改善。
围绕“优美、生态、宜居、宜业”的目标,武陵山乡多管齐下,不断靓化场镇形象。近年来,乡政府投入1700万元,完成城镇风貌改造;划拨2000万元,更新填埋式垃圾处理场、公厕等市政施设;实现日供水5000吨的水厂建设及场镇7500米供水管网改造;集镇天然气入户安装基本完成……对此,群众纷纷点赞,欣喜不已。
如今,500多户巴渝风格的房屋完成改造,形成了“有村必有树、有路必有树、有河必成荫”的大绿化格局,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与此同时,以“做精一产、做靓三产”为思路,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形成“两桃一烟一菜”的种植优势,猕猴桃、核桃、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蒸蒸日上。
“不久后,我们将启动一个集生态涵养、康体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场镇及周边绿化慢行系统。”武陵山乡负责人透露,未来,整个场镇将变身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文/朱妍 图片由涪陵武陵山乡政府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