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提高领取年龄应对“养老金吃紧” 你同意吗?

2015-11-20 10:43:07 来源:央广网

评论

评论员 马尚田

早知道养老金吃紧,但没想到,吃紧到这样的程度,吃出“赤字”了,这么快“收不抵支”了。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项,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为18726亿元;基本养老金支出为19045亿元,收支相抵是负数,负319亿元,首度出现缴费赤字。

怎么理解这319亿元的赤字?要知道,养老金收入由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和利息收入等构成,所以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来看收支,能更好地观察真实状况。这319亿元的赤字,打破了2004年来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年度持续盈余的现状。

出现“赤字”民众早有心理准备。近日出版发行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百问》中早就透露: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贴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达到22个。

现在,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极大挑战,如果按照现有3000亿元的财政补贴计算,到2024年,上万亿滚存结余将会用光。那么,接下来,怎么办?社科院专家建议,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退休年龄和提高领取居民基础养老金年龄。同时,提高养老保险投资收益率对降低养老金缺口也有一定的帮助。

社科院专家的三项建议,有两项,我们是听说过的,所谓“提高退休年龄”和“提高养老保险投资收益率”。推行渐进式推迟退休年龄,已经被讨论了很久;明年开展“养老金入市”也已经板上钉钉,只是“提高领取居民基础养老金年龄”这一项建议,倒是个新鲜的提法。在很多人眼里,这被解读为“推迟养老”,引发热议。

网民“殷宇平”说,“推迟养老”的说法让人心凉。增加财政投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不能靠损耗被保障者的权益来弥补缺口。

这有一定道理。《社会保险法》将政府补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定来源之一,并且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助。

可是,目前财政压力太大了。根据财政部数据,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从2003年的544亿元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3309亿元,11年间财政补贴涨了5倍。在中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动用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有结余的基金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保发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有些地方官感叹说,为这种资金周转担着“掉乌纱帽”的风险。

还有听友说了,领钱的,比交钱的多,能不出现问题吗?应该加速推进养老金并轨,缓解一般百姓交钱养公务员的窘境。

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上几天我引述了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的说法,今天我们中国是9亿人养活5亿人;可是,再过15年,5亿人养活9亿人。那么现在,交养老金的人应该还是比领养老金的多。但“加速推进养老金并轨”的呼吁的确在理。

一直以来,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而公务员的退休工资则由国家财政来支付,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要求双轨制并轨的呼声一直很强烈。如果逐步并轨,让大批年轻的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入不敷出”问题的确会得到改善。可喜的是,全国各地推进养老金“并轨”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并轨后,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另有听众呼吁,养老保险是社保的重要一环,是居民老有所依的基础。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拆东补西”。

很遗憾,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寅吃卯粮”,“新人养老人”,的确蕴含着爆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当老龄化高峰渐渐到来,缴钱的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少而花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种运行方式恐怕就维系不下去了。

推迟养老,像专家所说,“延迟退休”或者“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能解决这一根本困境吗?我看不能。最多是推迟财务危机爆发的时间。而且,这样的做法有侵犯个人财产权利的嫌疑。

养老制度,我们需要的顶层设计,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有一天,从“新人养老人”,真正实现“自己养自己”。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