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要让农民工来拉动经济”靠谱吗?
2015-11-18 13:38:07 来源:央广网
评论员 马尚田
时下有一个论点,“未来要让农民工来拉动经济”。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听到这种观点的时候,感觉不是滋味。
细看之下,这个提法并非那么不可理喻。现在,农民工返乡意愿强烈,进城意愿减弱,进城人口数目已经开始负增长了,这影响了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有专家因此提出,希望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身份问题、福利保障问题,留住农民工。理解归理解,但我的心里依然酸酸的。
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大概有25%是由农民工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我们的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中,里边有25%来自农民工进城。但,农民工兄弟最后的选择是,离去,外面千好万好,都不如家好。难道,他们真的不想留下来吗?非也。我在节目中说过,城市里超过4600万高龄农民工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不只养老问题,他们得不到均等的公共服务,没有社会保障,他们的孩子进入中国的义务教育系统还有一定的困难,都坚定着他们离去的脚步。
至于专家提出的建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这个提法很善良,但并不新鲜。这是我们给农民工画出的一个大饼,画了很多年。可是,很多年过去了,农民工最后真正吃到嘴里的,没那么大,也没那么香。
真正让我感觉不是滋味的,是这种论调透出的“生产资料”逻辑。在某些人眼中,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就是“生产资料”,可以换算成经济增长率、换算成内需,也可以换算成养老金。
比如,画饼专家有一个完美的计算:1.7亿进城农民工,在这个数字之外,还有1亿在农村、本乡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工,加起来有2.7亿,如果这部分人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和消费模式,像城里人一样的消费,我们可以想象,内需会提高多少。理论上来说,能够使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提高1-2%个百分点,
对不起,我要浇点冷水。这个前提暂时不成立,之所以,农民工迟迟吃不到大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改革成本问题。据测算,每名农民工转移市民化平均所需公共成本达13.1万元,这还不包括户均要承担的30万元左右的购房费用。这笔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怎么出?社会、个人、企业之间怎么合理分担?一直悬而未决。画饼是没有成本的,但是把饼做出来是需要很大成本的。
至于把人口换算成经济增长率、换算成养老金,不妨看看,对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解读。
有经济学家预测,“二孩”政策将拉动明年中国GDP增长0.2%;有社保专家则认为,放开二孩后,在30年-40年间,如果能新增1亿人口,届时,我国的养老金规模能有5%以上的增速。
这也是“生产资料”逻辑嘛,很让人哭笑不得不是吗?“养老金不够花了,现在必须新增出一批劳动力人口来养活这一代人。”哦,敢情,你们眼里不是要迎接一大群鲜活的小生命,而是一批劳动力,一大笔养老金啊。
当然,形势也着实严峻。按照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的说法,今天我们中国处在9亿人养活5亿人的状态中;可是,再过15年,天平就会逆转,变成一个5亿人养活9亿人的状态。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人在打这2.7亿农民工的主意了吧?缺劳动力啊。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则继续攀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即使放开二孩,开生,能补充一定劳动力,但恐怕很长时间内依然是个逆差。
在此情况下,农民工是未来几乎是唯一的劳动力供给来源,稳定住了农民工,让他40岁以后还在城市待着,那么劳动力供给就增加了,拉动经济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未来要让农民工来拉动经济”,这是多么有“前瞻眼光”的事啊。在画饼专家眼中,这个算盘简直完美,perfect!
但是,将农民工置于何地?过去,我们靠农民工做贡献来拉动经济,未来呢,兄弟,拉动经济的重任就指望你们了。凭什么呢?请不要忘记,这2.7亿农民工到底不是“生产资料”,乃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着自由选择意志的人。岂不闻,“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吗?咱们还是谈谈大饼问题好了。
以上,老马价值观,明天接着谈。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1)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 自贸区要让更多人“唱戏”
- (2015-06-18)男子举报自己酒驾:要让老婆尝尝老公被抓的滋味
- (2015-06-18)男子举报自己酒驾 称要让老婆尝尝老公被抓滋味
- (2015-06-23)中国女足"钱"景光明 足协要让女超国脚先富起来
- (2015-06-24)台湾将出女领导人乐坏吕秀莲:男人终于要让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