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网络空间 拓展教育疆界
2015-11-17 18:23:07 来源:人民日报
无线网络带来的冲击打破了学习的疆界,还会打破生活、人生的疆界。教师,需要被重新定义
互联网开创了知识共享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当学生面对百度的时候,就像面对着一位全科教师,跟随教室里的教师学习已经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如果教师还是当知识的搬运工,那么现在的学生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无线网络带来的冲击更大,它打破了学习的疆界,还会打破生活、人生的疆界。教师,需要被重新定义。
现在还在上小学的这代孩子,未来会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是互联网的世界。现在许多人因为在现实的世界互相认识,于是在网上进一步交往;而这一代孩子可能首先在网上形成自己的圈子,然后再在现实的世界交往。很多孩子更加看重的是虚拟世界有没有角色、地位、荣耀和空间,他不是为了在网上学习,而是为了在网上生活。这就是无线网络带来的一个重大的冲击——学校的围墙已经坍塌。所以,学校也需要被重新定义。
当学校的围墙坍塌,教育就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北京十一学校初一年级有个传统的“英语原声电影配音大赛”,每年老师都有遗憾:45分钟里只能有几个学生展示。后来,每一个学生用英语趣配音、配音秀、英语魔方秀编制自己的作品,最后放在“爱云校”APP里,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被分享。活动超越了教室,反而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实现。这个网络空间,就是教育的“第二空间”。十一学校初中学部对初一、初二学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上学路上运用手机终端的比例很高。这样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移民”到网络空间这个领地,和这些“原住民”去接触。而进入网络空间,就要学习网络空间的表达方式,学会重新去表达,将线下的表达方式搬到线上和学生交流。
其实,学校的物理空间同样也有很多问题。当我们放弃对空间的管理,缺乏相应的规则,孩子们就会以自己愿意和方便的方式在那里生活。广场这样的空间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教师和学生在大厅里谈心,学生能不能敞开心扉?当教师给学生答疑时,学校有没有为老师配置可以供学生坐的小圆凳?当我们随意而不去设计的时候,结果也可能是随意的,而随意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当我们有所引导,用设计的思路、眼光去推动空间建设之时,就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例如,把食堂改成了学生的学习中心,“顺便吃饭”。在这样一个重新设计的学习中心里面,尝试在这个角上引导一部分竞赛的“学霸”凑在一起吃饭,在那个角上引导一批喜欢辩论的孩子,形成类似伦敦海德公园那样的氛围。同时,设置一些面壁的座位,方便不想在吃饭时和别人说话的学生。另一方面,推进和教学形态相适应的空间改造。比如,尝试将数学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区、小组讨论区,另外单设讲解区,提供给喜欢听老师讲课的学生,该区域学生也可随时参与旁边的小组讨论。而类似语文课、思想品德课,则可以安排U形座位,便于大家充分发表看法。
在梳理总结利用教室空间的过程中,一位老师在微信朋友圈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看到一个未来教室设计展,无限向往、无限忧虑。忧虑自己,有意无意总是把秩序置于无上的位置,在这样的空间里,表面化的秩序和严谨的课堂结构是无论如何守不住的。”这样的反思,值得每一位老师体味。(作者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7)内蒙古许多“高考移民”家长为河北省领导干部
- (2015-05-28)中纪委机关报谈“高考移民”事件:岂止是恶劣
- (2015-05-30)加拿大公民法修订生效 移民部有权剥夺国籍
- (2015-05-30)加拿大公民法修订生效 移民部有权剥夺国籍
- (2015-05-31)美媒评中国人投资移民:超级富豪更爱旅游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