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36年坚守完成最大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填补学术空白
2015-11-13 17:56: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王楷)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编纂一部词典需要多长时间?78岁高龄的车洪才老先生给出的答案是:36年。他用这辈子的坚守与付出,完成了一项在专业领域内,几乎被遗忘的任务。
今年2月,承载着国家使命、凝聚着车老心血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出版了。普什图语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普什图族的民族语言,与波斯语同为阿富汗官方语言。词典收录了5万个词条,涵盖了大量普什图族的谚语、俗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反映了普什图族的文化概貌。词典编撰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别人眼里的“小语种”,为什么车老先生要付出半辈子的心血?
“上次来这里,还是33年前的事。商务印书馆,还在王府井大街,还是那个灰色大楼。不过,里头的格局早就变样了,人也不认得了。
提着一个公文包,我推开拱形玻璃大门。不晓得往哪走,也不知道该找谁。
传达室的同志叫我上三楼,找外语编辑室。我在305门口轻敲了几声,说有本词典想出版,普什图语。
屋里坐着的小姑娘愣了一下,我解释说,阿富汗国语。她瞟了我一眼,随口问道:’估计有多少字?”我说,大约两百万字。她立刻站了起来,说“您请坐,我去找主任’。”
这段文字,来自于车洪才老先生的口述。2008年的一天,当车老重新推开商务印书馆的大门,再次捡起这部词典的编纂任务时,他兑现的是自己23岁时的承诺。
车洪才是新中国第一代普什图语留学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编纂者、获得阿富汗国家勋章的第一个中国人。
今年2月,承载着国家使命,凝聚着车老心血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问世了。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普什图语双语词典之一。它的出版,了却了主编车洪才老人的夙愿。
车老说自己年轻时,阿富汗本国出的词典就是普什图语和波斯语的词典,那时候要想了解一个词,只能从普什图语查波斯语,再从波斯语查英语,非常困难。那个时候就有个想法,将来需要编一本辞典。而且在国内,不能让后人再走自己的路,再这样来学习。
1975年,全国辞书出版会议确定编辑出版《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并且将任务交给了商务印书馆。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几乎成为一项被遗忘的任务。
直到1978年的一天,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找到当时的北京广播电台,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借调到广播电台普什图语组的车洪才教授接下了这个任务。
车老说,编一本辞典不是那么简单的,原来阿富汗有一本蓝本的辞典,是普什图语俄语的,只能参考,因为俄语一词多义,翻译成汉语意思很多。普什图语有这个意思俄语版本有,有的没有也都进去了,因为翻译的人他不懂得普什图语,所以只能参考。另外怎么定义一个词的实意,要参考很多辞典。
词典在接到任务的前三年,已经被车老和他的助手完成了70%的工作量。当年他们手工誊写了10万张卡片,装满30多个箱子。但因工作调动,词典编写被迫中断,车洪才转行做了远程教育、又被外交部借调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大使馆工作,这一去就是10年。
车老说自己当时要搞广播电视系统的函授工作,这个工作与外语工作毫无关系,与编字典就更没有关系了。这种情况下他提出,自己是搞外语的干部,要搞外语。
从使馆回到学校,车洪才还是不能安心编写词典,当时不少媒体、机构面临普什图语人才断档的危机,他又投入教学工作,并编写了整套的语言教材。
车老说那时候别人对自己说,你无论如何要培养出这个人来,不然开了20多年的广播就要停了,这就是事故了,于是他们就很认真的一边上课一边编写教材。一共编出了普什图语的教程,普什图语的基础语法,高年级的普什图与的高级阅读。
72岁,学校终于放了车老一马。眼睛做了手术,听力也大不如前,但他叫上原来的老伙伴张敏,还是坚持要把词典编出来。老人钻研普什图语的输入法,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校对。这才有了如今沉甸甸的这本《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国际台普什图语记者赖冬颖说,自从这本工具书出版以后,对他们来说帮助非常很大,对于词汇量的扩充还是一些问题的解决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在校的学普语的学生来说,真的很幸运。
36年的坚持,车老说,能给社会做点贡献,就是他最大的欣慰:“自己感觉到,我一生不能白白度过。要留下点东西来。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动摇过。”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04)妻子离家与丈夫侄儿同居33年 古稀丈夫拒不离婚
- (2015-07-10)全国首个海域监管无人船开航 填补国内空白
- (2015-08-17)南南铝一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 (2015-09-29)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输机核心液压件填补国内空白
- (2015-11-05)云南“双百”院长受审:每月都签空白报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