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调查:东北经济遇冷 如滚石上山新一轮振兴需实干

2015-11-13 08:35:58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

\

夜色中的大庆油田抽油机。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宛若东北的天气,东北的经济普遍遇冷,冷的程度比其他地区重,冷的时间也比其他地区长。

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增速分别为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其中辽宁增速为近22年来最低,全国倒数第三。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增速分别为2.7%、6.3%、5.5%,仍列全国后五,辽宁垫底。

“重回冰封”“断崖式下跌”“滑出底线”“塌陷”……不少国内外媒体纷纷以这类说法论断东北经济。

东北到底怎么样?

前不久,我们用半个月时间,由辽宁沈阳、营口而大连,继而北上,经吉林珲春、吉林市而长春,又继续北上黑龙江哈尔滨,最后抵大庆。

出大庆西站,迎面就是两台俗称“磕头机”的抽油机,频频“作揖”,进城路旁的旷野里,“磕头机”随处可见。

“磕头机”是大庆最鲜明的符号,也是大庆油田带给这片土地的图腾。

“喊了20多年‘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一位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的大庆干部,回到家乡工作,见证了大庆高新区的建立,见证了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从今年开始大庆油田每年减产150万吨原油。这一调减计划将持续到2020年,对黑龙江工业和GDP形成持续负向拉动,“大庆到了真正的历史拐点!”

上任不到一年的大庆市委书记赵铭,刚从胜利油田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考察归来,“越看越受触动,与东营比,大庆的接续产业发展太慢,城市转型刻不容缓,我们惟有奋起直追!”

大庆是我们东北之行最后一站。一路走来,正在奋起直追的,何止大庆,整个东北三省,都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滚石上山”是什么概念?

“上不去,就只能往下滚,稳都稳不住;上去了,无限风光在顶峰。”东北地区一位省领导这样感悟,语调很沉,也很重,蕴含着力量。

冷与暖的变奏

非一日之寒,非冰封千里

长春市二道区。隔着一条民丰大街,一侧是成片的破败平房,被称为城市棚户区,另一侧是新落成的社区“上东城市之光”,有5栋是回迁安置房。

在51岁的师凤琴带领下,我们走进她位于8楼的回迁房,窗明几净,暖意扑面,“住了一辈子平房,如今只花13万元,就住上了楼房,今后再也不用烧煤取暖了。”看得出,这位原长春二道区标牌厂的女工,对新房很满意。

二道区荣光街道,有个“幸福里”助老之家,是吉林省首家开放的养老服务试点,为老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82岁的张祉祓每天来吃一顿午饭,只要8块钱,“那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图个乐呵。”

“幸福里”每天除提供900多位老人的餐饮服务外,还提供照料、医疗等6大类46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开业一年多,“幸福里”尚未盈利,却忙着到处抢滩,“现在2家在运营,年底前开业10家,铺满二道区后,再向全长春市扩展。”负责人田旭颇自信,“因为我看好的是5年后的养老市场。”

二道区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透视东北的一个视窗呢?

“长春棚改起步早,但一直是小碎步,这两年明显提速,去年和今年的改造总面积是前年的4倍。”长春市房地局副局长陈济生说。棚改、养老,哪个都是花大钱的事,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为何反而加快了步伐?

“棚改既是投资,又是消费,是民生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陈济生说,尽管长春棚改近10年,受益者20多万户,但待改的还有40万户,有着巨大需求空间。

东北目前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相反,民生相关的服务业,则需求旺盛,供给严重不足。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棚改、养老,无不如此。政府也好,企业也罢,新的增长点,不正蕴涵在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的有效对接点中么?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东北各地普遍加大了棚改力度,而且,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不同于主要经济指标的“冰冷”,东北的主要民生指标充满“暖意”:

上半年,辽宁新增就业32.5万人;吉林新增就业34.98万人,完成年计划70%。辽宁、吉林、黑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1%、6.7%;7.4%、8.1%;7.5%、8.4%。

“东北在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就业、民生工程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都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东北一位省领导指出。

“冰冷”中有“暖意”,这似乎也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看东北的一种新视角。

毫无疑问,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有“三期叠加”等全国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问题。

“东北是第一个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振兴发展就可能成为泡影。”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一针见血。

东北的困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采访的干部群众看来,评价东北的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既要看现状,更要看趋势;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总之,在看到“冰冷”的同时,也要看到“暖意”。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告诉我们,就辽宁来讲,增长减速但未减势,仍保持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遇冷但冷中有热,高端装备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等优势产业,仍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稳中求进但进中有忧,财政趋紧支出压力加大,解决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问题的难度较大。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告诉我们,和前些年比,吉林主要经济指标减缓下来,“但从吉林自身来讲,经济减速而社会活力不减,微观经济活力不减,我们正在化危为机,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传统产业在‘老中生新’,新兴产业正‘无中生有’。”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告诉我们,黑龙江统计数字挑战在大庆,工作挑战在煤城。当前一产、三产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因大庆影响区域整体繁荣。黑龙江的挑战既有经济结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强化营销,强化与资本市场合作,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把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性部门而不是非生产性部门,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路走来,“难看”的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尤其是石化、冶金等传统行业;而旅游、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一路高歌,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更是红红火火、势头不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带动了整体就业的平稳。

深入东北腹地,走进企业社区,就能清晰看懂:东北经济有危机,更有生机;东北人有压力,更有拼劲儿。

管与放的博弈

捏硬柿子,啃硬骨头

眼下的黑龙江,改革要啃的硬骨头,非龙煤集团莫属。

11年前,龙煤重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矿业公司,一跃而为东北最大煤炭集团。组建之初,正赶上煤炭价格上扬,有过很好的规划,想过瘦身,谋过上市,但最终还是错过了改革机遇。

煤炭价格一路下行,龙煤如突染重症,去年亏损50亿元,“龙煤集团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改革就要捏硬柿子,龙煤就是硬柿子,改革是龙煤的最后一次机会。”黑龙江省领导说。

龙煤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人。

“外部原因是煤炭价格及市场变化,内部原因是存在人力资源严重错配。”黑龙江省给龙煤开出这样的诊断。

龙煤2004年就提出分流安置10万职工的目标。在煤炭市场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时候,富余人员矛盾被掩盖起来,当价格大幅下滑时,矛盾就凸显出来。2013年到今年8月,龙煤已减少在册人员3万人。面对现有的19.5万名职工,龙煤准备通过2至3年时间,以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等方式,再组织化分流安置6万职工。

龙煤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创业培训中心,从9月下旬开始,集团总部、二级公司和地面单位机关人员全部进中心;完成了矿业公司和119个矿厂单位第一轮机关机构改革,机关部室精简44.11%,初级管理机构精简21.89%,管理人员精简38.74%。前三季度,在煤价继续下跌的情况下,集团已减亏12亿元。

东北国企改革滞后,积累问题多,历史包袱重,如果不以壮士断腕之果决从根子上解决,包袱只会越背越沉,最终错失改革转型之机。

吴汉圣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工作,后来调任沈阳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熟悉国企改革情况,去年就任营口市委书记后大吃一惊,“央企都已经政企分开改革这么多年了,营口的地方国企基本上还是在各委办局下面。”

国企改革的“冲锋号”终于在营口回荡。今年6月底前,营口完成了市属企业的脱钩改制任务。市国资委对营口港务集团等33户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脱钩组建市属企业集团后,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了统一集中监管。

营口的国资国企改革,只是东北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补课”的一个注脚。

近几年,东北的各级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简政放权,暗地里比拼“简”与“放”的比例。简政简到位,放权放到底,政府集中精力管该管的事。

登上龙虎阁,一眼望三国。这就到了珲春,地处中、俄、朝交界,头顶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示范合作区”等国家级桂冠,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在一些地方用电量负增长的情况下,这里用电量连续两年增幅超过8%。

但,珲春只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让珲春有职有权有形象。”前不久,吉林省委下定决心——在与延边州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赋予珲春市政府地级市政府管理权限,下放给珲春265项权限,涵盖项目审批、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

“这为我们彻底松了绑。”市委书记高玉龙说。借助区位优势和放权机遇,珲春一下子成为吉林省财政收入增幅最快的县。

采访中,一位国企老总直言不讳:“有时政府的手太长,管得太多,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决策肯定有风险,每一个风险都要追责的话,谁也放不开手干。”

“东北政府太强,市场太弱。”不止一位东北的省级领导告诉我们,政府就应像空气,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时感觉不到其存在,但遇到困难需政府帮助时,不需要成本就能找得到,“东北的政府也当成为这样的土壤、空气和水。”

复印1页,收费10元?没错,就这么贵。黑龙江佳木斯市富锦市质监局检验检测中心代码办主任杨旭,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允许其亲属在中心窗口设复印机,以10元1张价格收取复印费,合计7000元。并且,他还向省质监局多套取组织机构代码证200套,向办证企业合计多收取费用2.16万元。

事不太大,金额也不算高,但影响很坏。一家企业向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举报了杨旭。佳木斯市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免去主任职务,调离岗位,收缴全部所得。他本人的“事迹”也“荣”登省报头版的“通报”。

去年成立的黑龙江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专事受理各类市场主体投诉,已受理企业投诉和意见建议806件,《黑龙江日报》头版通报16批122件典型投诉,122名责任人员受到处分,其中21人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

东北三省简政放权做“除法”,产生了市场活力迸发的“乘法效应”。今年前三季度,东北市场主体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